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新昌家居展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新昌家居展

发布时间: 2021-02-04 12:35:08

⑴ 新昌县的文化艺术

所谓的三十要做四十要错:是指做寿庆,过寿诞,是人们表达良好愿望的—种祝福,也是一种尊老敬老的好风俗,这种风俗在中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在延续。
越谚曰:“十岁外婆家,廿岁丈母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外婆家和岳父家届时都要送袍褂、文房四宝、馒头等礼物,都要敬神,为外甥或女婿祝福和庆贺一番。十岁和廿岁虽然没有寿庆的资格,但也符合中国人遇“十”举行纪念和庆祝活动的传统习俗,民间叫“做生日”。在新昌,逢十的岁数一般要做寿庆,但并不是所有逢十的岁数都可以祝寿。新昌旧俗庆寿诞有独特的讲究,特别在年龄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也有不少禁忌。新昌有“短十八、亡十九,二十做阴寿”的俗谚,这说明不能为二十岁之前的青年做寿。新昌还有一句俗语叫做“三十要做(寿),四十要岔(音同错)”。这句话是说,年满三十岁,庆祝一番未尝不可,但“四”与“死”为谐音,不吉利,所以四十岁是不能搞寿庆活动的,要岔开,或者说要错过去。
按照新昌风俗,一般按虚龄计岁。五十岁起均由儿孙在寿诞之日祀神祭祖,操办寿酒。生辰之日称“正寿”,寿宴由儿孙承办,称为“桃觞”。觞为酒器,桃为寿桃,“桃觞”之谓大约就是寿诞举觞称贺的意思。正寿的前一天,称“暖寿”,由出嫁的女儿负责筹办。庆寿诞在一年之内可提前做,但过了生日,则不能祝寿。临近寿诞日,一般由儿孙出面邀请亲朋好友来喝寿酒。喝寿酒之日,一般都要送寿礼。在嵊州、新昌等地,多在生辰当年正月初就送寿礼。寿庆礼物,都冠以“寿”字,如寿烛、寿面、寿酒、寿嶂、寿铀、寿联、寿画、寿屏、寿糕、寿馒头、寿桃等等,且均用红纸剪出“寿”字,放在寿礼和祝寿用的器皿上。其中寿桃是必不可少的寿礼,但如不在产桃的时节,可用米粉做的替代。
祝寿期间,贺寿者除送上寿礼之外,还要向被贺者祝福,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吉利话。为营造寿庆气氛,自暖寿始,即正寿前一天,一般都要悬挂灯彩,点上大蜡烛。挂起寿星图、条幅等。正寿日寿者着吉服,受晚辈跪拜或亲友们的祝贺。女儿女婿除送上一般寿礼之外,还需要送上衣服、鞋袜之类的寿礼。旧时绍俗,比较富裕的人家,还要雇上戏班演出寿戏。寿戏多演唱平调、莲花落或“隔壁戏”(这种戏是以口技为主的曲艺,已经失传)。寿戏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喜庆,戏尾均以大团圆告终,以图吉利。
新昌俗寿庆也有因特殊原因提前一年做的,称之为“做九头”。另外,民间认为活到六十六岁,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难关。要过这个关,只有吃六十六块肉方可顺利通过。因此,到了六十六岁生日,其女或侄女辈送上六十六块肉由寿者食用,如寿者吃素,则用数量相同的豆腐干等食代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世事演变,寿庆这一古老风俗虽存,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一般不再祀神祭祖,更省简了寿庆之门繁琐礼节。一般在寿诞日置酒祝寿、分送寿面、寿馒头、寿糕等。馈人以面,称“长寿面”,取其延年益寿之意。根据寿者的不同爱好,晚辈们分别送上有益身心健康的礼物,庆寿诞赋予了更新的内容。 调腔
新昌调腔,又名“高腔”、“高调”,因仅存新昌县一个专业剧团,故称“新昌高腔”。为中国古老剧种之一。
调腔,其声腔以调腔为主,兼及昆腔与四平。调腔音乐风格,古戏与时戏不同。古戏典雅清丽,体局静好;时戏则高亢激越,气势磅礴。调腔音乐特色有二:一是人声帮腔,于渲染气氛,烘托剧情,制造悬念,刻划人物具有独特作用。二是锣鼓助节。通过打击的强弱、徐疾、高低、疏密及音色变换,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与气氛。崐调腔乐队,设鼓板、小锣、正副吹,五六后场,官弦乐等十几人。调腔行档有“三花、四白、五旦常”之称。调腔表演艺术,以精湛细腻著称。张岱《陶庵梦忆》赞誉:“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
新昌高腔可分古戏与时戏两类,共有剧目160种左右。古戏剧本现仅存30余种。时戏均为清代所出传奇,现存百数十种,为新昌调腔剧目中之大宗。时戏题材多为征战杀伐或忠奸斗争,不少与乱弹剧目相通。《玉蜻蜓》、《双珠凤》等家庭剧,内容与民间词话、宝卷相关联。1959年新昌高腔剧团成立后,继承传统,更新演出剧目,创作出《三搬石门槛》、《接犁》、《古堡春雷》、《猎女嫁虎记》、《智取玉麒麟》、《满江红》、《黄浦江激流》、《红珊瑚》、《杜鹃山》等剧本。
莲子行
莲子行以查林、青宅为最。查林演员,头扎花巾,身穿打衣,腰束大带,脚缠裹腿,潇洒英俊;青宅班则头戴草圈,身穿小衣,腰系草绳,足登草鞋,活泼轻灵。班置领唱一人,和者数十人,边歌边舞,列队行进,领唱为农村村民。
恢复莲子行的表演是在1993年,县里要举行一次大型活动,提出要挖掘一些地方文化,吕绍秋就主动求教于徐时喜并领着一群村民学了起来。经过排练的莲子行表演,1996年在绍兴市第二届艺术节民间表演艺术展演中荣获银奖。浙江电视台“文化时空”栏目作专题介绍。
莲子行始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年历史。它有两种表演风格:一种是丐帮风格,另一种是马帮风格。

⑵ 新昌爆炸门事件的事件发展

经初步调查,当日16:35左右,新昌县南明街道天姥路与江滨南路交叉口,即南明街道鼓山新村34幢5号车库门口发生爆炸,车库对面住宅楼的部分玻璃门窗不同程度受损。

⑶ 新昌的民风民俗

新昌生活习俗 主食:平原以稻米为主,山区以六谷、番薯、粟米等粗杂粮为主。缺粮严重,常辅以野生果菜。民多菜色,待番薯出才好转。一日三餐,干稀参半,先吃点番薯南瓜填肚,只农忙时加点心。用粮精打细算,多留饭娘,提早淘米,以提高出饭率。有“三年烂饭买亩田”之说。惜粮成风,教育小孩“饭粒落地篰篮大,老天要响蓬蓬(打雷),”“饭粒不吃尽,长大讨麻皮老婆(或嫁麻皮老公)”。新麦新米登场,先祭天地灶司,合家饱餐叫“尝新”,现已三餐大米、白面,六谷、番薯多作饲料。 菜肴:民户自制咸菜、面酱、霉豆腐(腐乳)、苋菜梗、咸笋头等为“常下饭”。平时难得上街买豆腐小菜,更少动荤腥。回山等地过年无鱼,用木雕鱼头代替,鸡和肉之类好菜藏着待客人,叫“省嘴识客”。农村多腌食,或熯或蒸,省油省柴省时间,城镇多煎炒,较鲜淡。旧时宴飨亦俭素,设馔数味,皆上物,多用六大盘、十碗头、盛大块鸡、鱼、肉,讲究经济实惠。明万历时稍奢,上者五湿五干,攒碟劝盘,并以鼓吹杂剧侑客。民国时富家及衙门官商的高档筵席有“十六汇鲜”、“二十四汇鲜”等规格,甜咸干湿齐备,用十大盘、六中盘、八小盘,其中需用青翅(高档鱼翅)、青板肚、燕窝、红尾(大开洋)、西口蘑菇、干贝、海参等山珍海味,每桌价十多银元。旧俗,宴席上不用牛肉和鲤鱼。“牛”为农家之宝,仅在祭孔夫子时一用,称“太牢”;鲤鱼有“跳龙门”之称,读书人忌食。解放后尚简,行六大盘、八大盘。80年代起,公费宴请规格渐高,鳗、鳖、海虾、河蟹、黄鱼、牛肉、名烟名酒视为常品。 饮料:旧时,冷饮以“什花”最普遍,用木莲子磨洗而成,凝成透明块状,打散加糖醋食用,为人所喜,久已停止出售。还有乌槠豆腐、黄芪豆腐等,已不多见。夏季用绿豆汤以及秋蒿、六月霜、金银花、白菊花等泡茶祛暑。客来泡茶叶,加糖以示敬重。80年代,啤酒、汽水、可乐等已普及,备有咖啡、可可者亦不少。 风味食品:花色繁多,制作方便,多属土产: 春饼,又名饼筒,街头设摊甚多。形如满月,薄如蝉翼,白中透黄、略带咸味,酥脆香美。一斤面粉可制作60~70张,6张为一“大”。裹以油饺、油豆腐,独具风味,为日常点心。裹上精肉、葱花之类油炸可制成春卷,为酒筵佳肴。作旅行干粮和礼品馈送也很受欢迎。炒面饼筒下酒请客象征和好,有“麦裹麦,事情了一百”。“俞德兴炒面解纠纷”之说。吕瑞基家制作春饼特佳,可保存一月不变质,1958年曾送北京展出获奖。春饼由“镬拉头”演变而来;又一说是立春日的食品,以面为皮,包以馅做成“面蚕”,象征蚕业丰收。风味菜肴以肉食加工为多。 肉糕:用剁碎精肉摊在豆腐皮上做底层,上铺蛋丝,淋上生蛋清,蒸熟,红黄相间,切成菱形块状,形制美观,鲜香可口,为上等菜。 三套肉:鸡内藏猪肚,肚内藏猪肉,蒸熟后切片,蘸酱油或椒盐,三味俱有。还有“糟鸡糟鸭糟大肠,腊鸡腊鸭腊白鲞”,“扣肉、扎肉、粉蒸肉”各具风味。糟肉制作简单,将肉煮熟切块,搓上盐,置入四壁糊有酒糟的小瓮内封口,经20天可食用,肉味糟香皆备。条肉切块扎蒲草,用鲜汁酱油调味,先猛火后文火炖至软而不腐,倒入金瓦钵中冻制而成“扎肉”,肉饱满,色光好,香味足,入口鲜美。解放前后,知味馆制作山间野味极佳,常为美食者激赏。 旧时的风味名小吃还有:咸全来包子、甜全来糕点、厉兰香豆浆、小宝生猪头肉、江西佬马头汤包等。又有黄精干、蕨粉面、芋饺、青饺、岁糕饼、白药酒、竹筒饭、豆干萝卜、小炉烧饼、麻枣、麻片、雪片、水晶糕、枣仁糕、桂花糕、姜丝糖、麻酥糖、脆油条等,均有佳味特色,常能引动游子乡思。新昌人待客多用米海茶,兼作饮料和点心。选纯净、饱满的糯米蒸熟、晾干、压扁晒燥成米扁,炒成米胖,叫米海。加上白糖、金豆,用开水冲泡,叫米海茶。味香甜,解饥渴。正月初一,家家食用。 服饰:古代士民皆粗布白衣,平巾直身,极朴素。明万历间,士夫峨冠博带,儒童方巾彩履色衣,富贵子弟亦僭服之。清至民初,长袍马褂瓜皮帽为礼服,平时对襟短衫。女穿大襟衫或旗袍,戴耳环、手镯、戒指。姑娘多蓄长辫,婚后盘髻于脑后。20年代,公务人员及学生穿中山装。抗日战起,校内风行黄色童军装。建国初通行中山装、列宁装,蓝色为主。80年代流行西装、羊毛衫、茄克拉链衫,人造纤维代替棉布,毛呢皮货逐渐普及。妇女讲究化妆,首饰、发式多样化,四季服装多变,戒指已普及,耳环、项链随处可见。旧时农村穿草鞋,雨天穿木屐(俗名“的笃”),现已为胶鞋、皮鞋代替,各色旅游鞋盛行。 宅居:旧时民居极简陋,黄荆编壁,泥涂而已,茅屋土房,仅蔽风雨。城镇以砖木结构楼房为多,富家才刷以白灰。楼房结构有三间面、五间面、七间面之分,两边镶居头。大户聚族而居叫“大台门”,中有天井,形成“四合院”、“走马楼”。有的台门分前后几进,合成屋楼。拔茅有座“千柱屋”,建于道光年间,有999根柱脚,现住16户尚觉宽敞。80年代,城乡大兴建房热,普遍用钢筋水泥结构,三层以上,住房单元成套,设备完善,并力求美观舒适。

⑷ 浙江新昌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经济发展如何

新昌县境东邻宁海、奉化,南接天台,西南毗连磐安、东阳,自西至北与嵊州市接壤。东西相距52.3公里,南北间隔36.9公里。
全县总面积为1213平方公里,折合181.95万亩,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面积22.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6%;山林面积为13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7%,是一个以山林、旱地为主的山区丘陵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68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8倍和2.1倍,年均增长23.0%和25.0%。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4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7家,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0家和6家。
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7亿元,增长40.%,金融存货款余额分别达到61.3亿元和40.6亿元,同比增长22.7%和2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3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930元,增长6.3%。
全社会用电量6.25亿千瓦,增长17.%,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8.0%;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251.6分,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超千万元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6家,其中超拾亿元企业1家。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新昌旅游1999年游客人数为65万人,2000年旅游人数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亿元,2001年游客人数为111万人,2002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42万人、门票总收入1500万元,全年旅游总收入10.05亿元,增长27.2%,占GDP的11%。
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68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8倍和2.1倍,年均增长23.0%和25.0%。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4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7家,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0家和6家。
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7亿元,增长40.%,金融存货款余额分别达到61.3亿元和40.6亿元,同比增长22.7%和2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3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930元,增长6.3%。
全社会用电量6.25亿千瓦,增长17.%,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8.0%;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251.6分,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超千万元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6家,其中超拾亿元企业1家。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新昌旅游1999年游客人数为65万人,2000年旅游人数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亿元,2001年游客人数为111万人,2002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42万人、门票总收入1500万元,全年旅游总收入10.05亿元,增长27.2%,占GDP的11%。

这几年经济发展非常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