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0-12-31 13:08:31

『壹』 抗美援朝有那些电视剧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一下子突然变成了禁区,除了在早些时候拍摄的《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少数的纯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外,近些年几乎看不到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这主要是出于外交考虑,避免因为这个题材的影视剧影响中美关系。

不过抗美援朝战争毕竟是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一段历史,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所在,近些年也又有一些涉及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过多数只是一部作品中的少数呈现,并不作为主线表现,比如《集结号》里面的片段,再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主人公出征朝鲜的片段。这些都只是出于整体的剧情需要,并没有真正地表现出抗美援朝本身。

《集结号》电影截图

即使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故事主线拍摄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其中同样不以美国人为主要对手,而是把李承晚的伪军放在了对立面,这也是出于外交关系的考量而被迫做出的改变。这就使得这些影视剧无法完整的表现抗美援朝这段战争的历史,而且这两部作品都不是为抗美援朝的专门制作,无法体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剧情也不够吸引人,无法吸引到年轻人观看。

不过广电总局对抗美援朝题材解封后,关于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的好消息就接连传来,现在已经传出正在拍摄的电影有《冰雪长津湖》、《金刚川》,已经杀青的网剧《我们的战争》,准备年内开机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苦苦盼望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的人来说,莫过于今年最大的好消息了。

《冰雪长津湖》主演张涵予的《集结号》剧照

一看到“长津湖”三个字,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人一定都知道,长津湖战役是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役,志愿军战士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条件下,向美军发起的主动进攻,是抗美援朝战争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电影《冰雪长津湖》就围绕此历史事件展开。

《冰雪长津湖》这部电影是狼君比较期待的一部,由执导过《建军大业》、《中国机长》的刘伟强担任导演,主演则是在《集结号》、《湄公河行动》中担任男主角的张涵予。导演和演员都是实力派,再加之长津湖战役的特殊性,使这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还未杀青,就引来了诸多关注。

管虎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我个人最期待的一部电影,导演、演员阵容更加庞大,由执导过《我和我的祖国》、《八佰》的管虎、执导过《流浪地球》的郭帆、执导过《绣春刀》的路阳三人联合执导《金刚川》,主演更是扔出了张译加吴京的王炸,想必如此阵容,电影效果一定差不了。更令

『贰』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头条被改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7月30日在晚间新闻报道节目中,为突出英国人也开始对俄流亡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不满的主题,向观众展示了头版内容遭篡改的英国《泰晤士报》。
在报道俄检察机关对流亡伦敦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提出新的指控消息后,“俄罗斯”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米哈伊尔-安东诺夫指出,英国《泰晤士报》当日也发表文章批评流亡寡头,他引述了文章中的几句话,此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对折的《泰晤士报》,头版上有关别列佐夫斯基的文章标题非常醒目。
安东诺夫当时说:“伦敦《泰晤士报》同样想起了别列佐夫斯基。版面文章标题非常醒目:别列佐夫斯基在玩我们,这令人难堪。文章作者斯杰法尼-马尔什下面写“英国的新好友”,这只是记者本人的界定。”
事实上,俄国家电视台展示的7月30日英国《泰晤士报》头版是被拼接篡改的,与数百万英国人当日看到的报纸头版内容完全不同。不过,俄电视节目主持人当时并没有说,文章发表在头版,只是说在某个版面,但电视画面此时展示出《泰晤士报》报样,头版头条文章标题赫然就是《别列佐夫斯基在玩我们,这令人难堪》。不过,这篇文章确实是在7月30日发表的,但根本没在《泰晤士报》正报上发表,更谈不上什么头版,具体刊发位置是《泰晤士报2》“观点、评论”附刊6版。[1]

『叁』 俄罗斯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的介绍

俄罗斯来广播电视机构,成自立于1990年7月14日。公司下设俄罗斯广播电台和俄罗斯电视台。广播电台于1990年12月10日开播,早、中、晚在原全苏广播电台播出6小时节目。后分得全苏广播电台一个频率,改为全天播出。工作人员约70人。节目以主持人方式广播,取消了播音员。俄罗斯电视台分得原苏联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于1991年5月13日开播,每天播出16小时。新闻节目《消息》主要报道俄罗斯有关情况,每天播出两组,由各州和共和国电视台供稿,在奥斯坦基诺电视中心制作。另外,该公司还开办俄罗斯大学电视台(四频道),于1992年6月1日正式开播,每天9:00--18:00播出,面向中学、大学和自学的学生。1991年9月开始修建自己的广播电视中心。

『肆』 找部俄罗斯电影的名字,关于车臣那会的

车臣 (Chechnya) 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车臣人骁勇善战,信奉伊斯兰教。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1991年9月6日,即苏联发生“8·19”事件后不久,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于1994年12月出兵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1996年底,在车臣非法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俄军被迫撤出车臣。1997年1月,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独立”主张。

为彻底解决车臣问题,俄联邦当局于1999年出动10万军人,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2年10月23日,数十名车臣武装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将800多名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和演职人员劫为人质。3天后,俄特种部队向剧院内施放催眠气体后,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数人质,但仍有130名人质不幸丧生。俄军随即在车臣展开

『伍』 那个国家可以讨几个老婆

塞内加尔、乌干达、利比亚、斯威士兰、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也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摩洛哥、索马里。

现今的非洲大陆,许多国家都实行一夫多妻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夫多妻制越来越成为有争议的话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象突尼斯这样的非洲阿拉伯国家很早就从法律上取消了一夫多妻制,贝宁这样的黑非洲国家前不久也宣布取消了这一落后的制度。
塞内加尔是一个被西方看作民主实行较好的国家,但却是个一夫多妻制比较顽固的国家。塞内加尔总统瓦德2000年在通过新宪法之前虽然提出了许多有关妇女解放的条款,但拒绝取消一夫多妻制,并认为它是“不能禁止”的“古老传统”。更有甚之,在非洲,还有公开为一夫多妻制辩护的国家元首。比如,当联合国200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斯威士兰爱滋病毒携带者太多的原因之一是一夫多妻制时,该国的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竟然公开在电视台出来唱反调。原来,一夫多妻制在这个国家是完全合法的,男人娶几个老婆都可以。这位今年才37岁的姆斯瓦蒂三世国王从18岁第一次结婚至今,已经有了9个老婆和两个“未婚妻”。而他的父亲老国王索忽扎,根据他正式的自传,在1921年至1982年统治期间,一共娶了120个妻子。由于斯威士兰百姓中的爱滋病携带者接近人口的40%,是非洲最高的,因此该国国王的讲话让国内外一片震惊。据非洲网了解,在现在的非洲许多国家的政府中,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部长不少,甚至个别国家的总统也是一夫多妻。 还有部分的伊斯兰教国家

『陆』 BBC,CNN等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在俄罗斯能否正常收看

卫星电视的话可以收看。

『柒』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大楼起火

据德来国《图片报》源2013年7月31日报道,当地时间30日,位于莫斯科(Moskau)北部的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大楼突然起火,1200名工作人员被紧急疏散。
报道称,当时火势十分猛烈,消防队出动了20辆消防车参与灭火。救援队的发言人表示,大火很可能最先从储藏室燃起,进而蔓延到整个建筑。这次火灾造成电视台楼内许多办公室受损,起火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捌』 好看的电视连续剧都有哪些

最近这几年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哪怕已经下播很久但是仍然能引起大家激烈的讨论,比如《都挺好》、《亲爱的,热爱的》、《情深深雨濛濛》、《还珠格格》和《武林外传》。

1、都挺好

《都挺好》这部连续剧在播出的时候就引发了全民的热议,那个时候如果谁不知道苏大强谁就out了,甚至有人还为苏大强画了漫画、做了动画。这部剧的大火也证明了这部剧的优秀与好看。《都挺好》中所涉及的有关原生家庭、啃老和赡养老人的话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剧中苏明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也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这些电视剧能够做到不管下播多久人们都不会遗忘,这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剧都是好看的电视连续剧!

『玖』 法国,美国,俄国国家电视台简称电视台

美国的abc,cnn,法国的rfa,

『拾』 苏联报业体制形成的原因

一、 西方国家报团的出现和报业垄断的发展 TV\C4^x_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西方国家陆续出现了报业集团。美国的斯克里普斯报团在19世纪80年代已见雏形,20世纪初拥有的报纸达20多家。英国的北岩报团形成于本世纪初, |9AFU7[0
当时控有包括《泰晤士报》在内的几家全国性报刊和多种地方性报刊。随着报团数量的增多、实力的扩展,欧美各国先后开始了报业垄断化进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基本形成了报业垄断的格局。二次大战以后,报业垄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至20世纪末,美国的日报80%以上为报团控制,英国的报业为10来家报团所左右,日本五大报系控制的日报发行量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52%,其他西方国家情况与此相类似。经过一个世纪的兼并集中,西方国家多数城市只剩下一家日报或一个报业主办的日报,独立于报团之外的报纸已很难创办或立足。 +p+lM
二、 苏联社会主义报业的诞生、发展和解体 {~}>l &
1917年十月革命后,以《真理报》(创办于1912年)为代表的俄国无产阶级报纸公开出版,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又陆续创办了一批中央和地方报纸,形成了社会主义报业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报业体系,是同资本主义报业完全不同的新型报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苏联报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当时的体制也存在着过于集权、过于封闭的弊端,给社会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1985年起,苏联新闻界试图进行改革,但终因政治经济改革的失败而失败,以后这个报业体系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解体。如今原苏联的几家大报(包括《真理报》、《消息报》、《劳动报》、《共青团真理报》、《红星报》等)经过改换体制后依然在出版,许多进步记者仍在为探索社会改革的新途径而努力。 - 9g7f
三、 广播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BGOifq
1920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正式运行的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播,这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广播的问世,是许多科学家和无线电爱好者经过几十年探索和实验的结果。继美国之后,1922年苏联、法国、英国也办了广播,1923年德国、1924年意大利、1925年日本也建立了电台。至20年代末,欧美各国大多有了自己的广播。三、四十年代,随着第二次大战的临近和爆发,广播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二次大战后,广播事业逐步普及到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80年代以后,各国纷纷通过卫星传送广播信号,广播的接收设备也在不断优化、轻便化、多样化。90年代,传统的模拟广播逐步向效率和质量更高的数字音频广播过渡,而且逐步同电脑网络相结合,把地面传送、卫星传送和网络传送结合起来。 DIe #L2y!*
四、 电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7|/.:-hEW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电视发射台,11月起定时播送电视节目,这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问世。在此之前,许多科学家曾对电视传播的原理和技术作出过贡献。英国科学家贝尔德曾同英国广播公司合作,多次进行实验性电视播映。1935年德国柏林的实验电视台也曾播放过节目,第二年还播送过几小时奥运会的实况,但不久即告中断。继英国之后,苏联1938年建立了电视台,并于次年正式播送节目。1941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分别获准开办电视。第二次大战打断了电视业的发展,战争结束后,欧美各国相继恢复或兴办电视,世界其他地区也纷纷跟上,到20世纪末,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开办了电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下半叶电视传播的样式不断发展,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地面传播到卫星传播,从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从模拟电视走向数字电视。90年代以后,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各国电视台纷纷上网建站,在网上传送节目,传统的电视正在向电脑网络电视、多媒体电视方向迈进。 ?E/a?PB
五、 新闻通讯事业有了新发展、形成新格局 \R qQq
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新闻通讯事业,在20世纪经历了重要的兴衰演变。第一批问世的国际通讯社中,路透社、美联社继续发展壮大;而哈瓦斯社则在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时瓦解,沃尔夫社则在30年代经希特勒的改组而消失。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法国成立了法国新闻社、联邦德国成立了德意志新闻社。在美国,1907年建立了合众社、1909年出现了国际新闻社,这两家通讯社在1958年合并为合众国际社。在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先是组建了俄罗斯电讯社,1925年改建为塔斯社,1991年苏联解体后,塔斯社又被改组为俄罗斯通讯社。 {bLwhc
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讯社有美联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德新社、俄罗斯通讯社、我国的新华社,还有意大利的安莎社(1945年成立)、西班牙的埃菲社(1938年成立)、日本的共同社(1945年成立)等。它们同其他地区性通讯社、众多的国内通讯社一起,组成了20世纪世界通讯业的庞大网络。 X<+kx`R
六、 新闻期刊的兴起和发展 B*X+/^
1923年美国报人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了新闻性杂志《时代》周刊,对每周时事进行综合分析,补充背景材料,配以照片,使之比报纸报道更有条理、更具深度,此举颇受读者欢迎,从而开创了新闻期刊的先河。以后各国报界纷纷仿效,先后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期刊,如美国的《新闻周刊》(1933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1948年), RyuS -Fwn
英国的《新政治家》(1934年)、《经济学家》(1974年改版),法国的《快报》(1953年),德国的《明镜》(1947年),苏联的《新时代》(1943年),以及日本的《周刊朝日》、《周刊读卖》、《周刊每日》等等。这些新闻周刊同其他有关政治时事的刊物一起,构成了20世纪世界新闻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c: ?o_{x
七、 传播学的形成,提升和扩展了新闻理论研究 x}p<M+F
随着新闻事业和大众传播事业日趋兴旺发达,从20年代起,一些美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传播活动、特别是大众传播活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中有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至40年代,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汇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从此传播学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各国流传开来,并且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学派。传播学的出现,把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新闻学研究,置于更加宽阔的视野之中,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20世纪后期世界许多国家新闻学的教学和研究已纳入传播学的体系,同更为宽泛的人类传播规律特别是大众传播规律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 ]a>bSyr
八、 社会责任理论的出现,推动了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演变 |2 |u}c:m
1904年美国报人普利策在《北美评论》杂志上撰文,提倡新闻记者的“道德责任感”。1908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制订《记者信条》,强调新闻记者要为公众服务、对公众尽责。该信条后来被世界报业大会确定为新闻界的职业规范。以后各国新闻界陆续订立了类似的行业规范或守则。1946年美国民间研究机构新闻自由委员会在经过三年调查研究以后写成的题为《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的总报告以及六份分报告中,广泛披露了美国新闻媒介的种种弊端,对前人倡导的社会责任理念作了深入的阐述和概括,从而形成了社会责任新闻理论。这种理论在肯定传统的新闻自由思想、肯定新闻媒介私有制的同时,强调自由应同责任相对应、公众的自由应该高于媒介的自由、新闻媒介应该重视职业道德以保证公众传播和接收新闻或意见的自由权利的实现。20世纪后期社会责任论已成为西方新闻思潮的主要代表,而且对世界各国新闻界都有广泛的影响。 SM2+|-qhv
九、 国际广播电视的出现,使国际新闻传播出现新局面 f!mZ\ % 
国际广播诞生于20年代后期。1927年荷兰政府开办了对海外殖民地的广播,1929年苏联设立了专事对外广播的“莫斯科广播电台”,以后德(1929年)、法(1931年)、英(1932年)、日(1934年)、美(1941年)也相继开办对外广播。二次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竞相利用国际广播进行政治军事宣传。战后不论是东西方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国际间的“电波战”始终十分激烈。20世纪末共有80多个国家办了官方的国际广播电台,对外报道新闻,宣传各自对国内外时事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TaO&<\C
1980年美国特纳广播公司创办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通过卫星向邻近国家定时传播电视新闻,这是国际电视的正式发端。此后国际电视发展迅速,至20世纪末商业性的国际电视台已有上百个,有30多个国家开办了官方、半官方的国际电视台。国际电视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信息全球化的步伐,也增添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和磨擦。 r J=3)3{
十、 电脑网络的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 zP45wPZ5t
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这便是电脑网络传播。80年代末,跨越国界的因特网逐步形成。1993年因特网正式对公众开放,此后它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至1994年就有154个国家和地区同因特网相连,1999年上网人数达到1.5亿人。由于电脑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将文字、口语、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将人际、群体、组织、大众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高度的交互性(传受双方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互换位置)、高度的灵活性(传受双方可以随时随地传送或收取信息)、高度的渗透性(信息可以方便地越界渗透扩散)等特点,它的问世将把新闻传播、特别是国际新闻传播推向全新的阶段、开创全新的时代。 ZV?QrC9/(
十一、发展中国家新闻事业的崛起,正改变着世界新闻事业的总体格局 HdiuC"a>I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在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大战后获得独立的。这些国家独立后大力兴办新闻事业,其中报业、广播事业的发展更为显著。例如亚洲的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非洲的埃及、南非,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它们的新闻事业都有相当的规模,并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台。其中印度有日报2300多种,巴西有广播电台2600多家,均居世界前列。20世纪前期那种少数发达国家在新闻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发展中国家新闻事业已经成为世界全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r ?9_b44
十二、国际进步新闻界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而斗争,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4Y "Cd
20世纪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的实力相当悬殊。新闻信息大多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内容大多反映发达国家的观点、倾向甚至偏见。发展中国家和国际进步新闻界一贯主张改变这种发展不平衡、流向不合理、内容不公正的状况,从70年代开始通过各种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国家部长会议等)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且把这一斗争同争取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际社会基本接受了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已经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切实维护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权,积极发展本国的新闻事业,并且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相互支持,以抵制发达国家的新闻垄断和控制。目前这场斗争还在持续,人们期待在新的世纪里,一个公正、合理、健康的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谢谢,希望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