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电维修平台为何到处是“坑”
近日,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体察报告》。体察实验中,消保委家电办专家将一台空调的万能遥控器设置为乱码,随后从360、网络、家电报修一线通、大众点评、58同城等8家互联网平台和3家电话查询平台上搜索排名靠前的11家维修商家,结果竟然得到了电脑板故障、缺少制冷剂、电子元器件故障等各种不同说法。最夸张的是58同城上的一家店铺,欺骗不成,就弄坏机器,导致机器无法开启。
在监管角度,O2O模式严格说来是为监管创造了便利。因为消费者的投诉具体指向某个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哪些平台表现相对更好,哪些平台更无底线,一目了然。监管部门定期公布表现不好的平台名单,增加曝光度,建立行业黑名单,或比约谈更为有效。
家电维修行业原本就“水深”,转移到线上意味着行业模式的升级,但更重要的升级,应该体现在对过去行业弊病与风险的更好控制,不是让消费者拿风险换方便。一个利用信息不对称,靠给消费者挖坑来赚钱的模式,是走不远的。对此,从平台到监管,都需要探索出一套相适配的治理体系。
来源:澎湃新闻网
2. 中国的家电(电视)的返修机就真的都返厂了吗还是当地修完继续卖给来百姓
在当地给你 修修就完了
3. 国家刑法有对家电维修后或者返修的家电可以销售吗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禁止厂商销售返修机。
这个情况怎么说呢,销专售返修机在业内是个属公开的秘密。无论是何种原因,返回厂家返修的产品,厂家都会想办法以各种形式消化掉。其中有部分返修机会再次流入市场。经销商在销售返修机时,通常不会告知消费者。经过维修的产品的维修记录,一般只有厂家内部掌握,消费者是查不到的。厂家在返修机的外包装上或产品本体上都会有等级品、返修品等字样的标注,但是经销商不会告之消费者,或者想办法把标注抹去。所以主要责任不是厂家而是渠道商、经销商等。
4. 淘宝上买了家电,在保修期内返修过去怎么保证货物的安全性
这就是网购最担心的事了,售后特别麻烦。
5. 家电售后服务哪家最好
国内的品牌应该是海尔做的好些,当然也要看地方售后的情况,总体上是海尔
6. 小家电维修困惑:该不该修划不划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家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近几年,人们空气加湿器、豆浆机、烤箱等需求一直在增加,这也带动了小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我国小家电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且每年以30%的幅度高速增长,小家电已成为近几年来逐渐走向衰落的家电市场新的利润点。小家电种类繁多,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面,一个家庭往往有多个小家电,其价格便宜,多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然而小家电的维修和售后服务却成了让人诟病的问题。
最近一两年前购买的一批家用小电器陆续罢工,有豆浆机和迷你洗衣机,让我颇为烦恼,按着说明书上的资料,自己动手先检查了一遍,简单的拨弄和修理了几下,插上电试了下,还是不能正常的运行,就不大敢在去修理。因为自己所知有限,对其原理只是一知半解,怕本来只是小毛病,弄成问题,好心帮倒忙,大大增加维修成本,然后打电话给售后,售后说,过了保修期,不能免费修理了,只能拿着东西到外面维修了,咨询了下维修的价格,那个坑啊,说是要换个转换器就要200多,那个贵啊,一共下来就要300多,我想想都用了一两年了,买个新的才八九百,这个维修就要300多,不划算,然后就没修直接拖回家里准备扔旧货市场去,再去买个新的。
日前,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发现,当前网购小家电售后服务仅41.7%用户表示满意。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小家电售后维修成本高、网点乱收费、零配件难找、维修不规范等情况比比皆是,小家电售后维修问题已成消费者痛点,也让部分小家电产品变成“一次性消费品”。
据悉,用户维修小家电很多正规的家电维修公司不愿意维修。有业内人士表示,家电上门维修成本可能比维修费高。如果客户一定要修,那他们得自己将小家电送到我们店里,再由师傅判断是否愿意维修。如果只是维修,不换零配件维修商很难挣到钱。到一些小的维修店去修理可能会被要高价,而且修理技术也让人怀疑,有的过几天就又坏了。
对于小家电维修最重要的问题要数维修成本了,过了三包期维修就会收费。有市民表示,坏了的小家电丢了可惜,维修很麻烦,维修价格又没谱。很多经销商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擅自抬高价格,增加了小家电的维修成本,这也是很多人放弃小家电维修的重要原因。
7. 家电维修和电器维修的区别
电器维修有工业电器如大型电动机。电器屏等等。家电维修是指一般家庭用的电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等。
8. 家用电器保修期内,不同部件依次返修属不属于质量问题
如果是依次返修的话可能是质量问题,建议申请退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