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建材 » 小家电产量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小家电产量

发布时间: 2021-02-10 11:33:23

Ⅰ 美的小家电包括哪些

小家电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 厨房系列产品:如电饭煲、电烤箱、微波炉、果汁机、电热水器、排油烟机、打蛋机、豆浆机等;

  • 浴室系列产品:包括电热水器、电暖器、电吹风、浴灯等;

  • 居室清洁系列:包括吸尘器、电驱蚊器、电熨斗、甩干机;

  • 居室环境系列产品:包括电风扇、除湿机、加湿器;

  • 取暖器类:包括电暖器、电热被、远红外线电热炉;

  • 小视听系列产品:如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摄像机、电子游戏机;

  • 保健系列产品:如减肥美容器、足底按摩器、摇摆机、音频电疗器等;

Ⅱ 2010年各种家用电器生产最多的地区是哪些,占多少啊

据家电英才网资料统计
电冰箱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安徽、广东、江苏和山东,四省产量之和达到了670万台,占全国产量的68.7% 。
冷柜产量前四位的省份是山东、浙江、湖北和安徽,四省产量之和为168万台,占全国产量的83.4%。
房间空调器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安徽、浙江和天津,四省产量之和为103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71.6%。
洗衣机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浙江、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产量之和为731万台,占全国产量的77.4%。
微波炉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天津、上海和福建,四省市产量之和为1116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3%,其中广东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7.8%。
电热水器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湖北,四省产量之和为316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5.4%。
电饭锅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四省市产量之和为217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5%,其中广东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2.8%。
吸尘器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浙江、江苏和天津,四省市产量之和为80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9%。
电风扇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浙江、江苏和江西,四省产量之和为2212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2%。,其中广东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7%。

家居生活常用的小家电有哪些

1、电吹风。

电吹风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高转速小风扇组合而成的。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如果只是小风扇转动,而电热丝不热,那么吹出来的就只是风而不热了。

2、消毒柜。

消毒柜是指通过紫外线、远红外线、高温、臭氧等方式,给食具、餐具、毛巾、衣物、美容美发用具、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烘干、杀菌消毒、保温除湿的工具,外形一般为柜箱状,柜身大部分材质为不锈钢,面板为钢化玻璃或者不锈钢两种。

3、吸尘器。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2012年9月我国家用吸尘器产量是740.5万台。

4、抽油烟机

抽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安装在厨房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同时将油烟冷凝收集,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

抽油烟机需要定期进行清洗,简单清洗是处理不掉油污的,清洗抽油烟机必须使用专业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5、饮水机。

饮水机是将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机器上方放桶装水,与桶装水配套使用。

饮水机,归纳起来分为温热、冰热、冰温热三种类型,冰热机又分半导体制冷饮水机和压缩机式制冷饮水机两种。

Ⅳ 国内小家电发展方向智能扫地机是小家电业的发展方向吗

虽然不如大家电“出镜率”高,但近些年,小家电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外销保持快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投资“试水”……每一条都昭示着中国小家电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赛迪顾问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小家电产业的产量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2006年产量达到127497万台。目前,中国小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更是完成出口92511万台,全球80%以上的小家电产品出自中国。而国内小家电生产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一带,特别是广东,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优越的地理位置、配件厂云集等有利条件下,全国63.4%的小家电制造企业选择在广东扎根,此外,落户江苏、浙江、福建聚集的小家电生产企业数量也分别占去了行业总规模的6.6%、14.1%和8.4%。 细分市场上各品牌大显身手 小家电产业的产品类别繁杂,按照用途被分为厨房小家电(微波炉、电水壶、电咖啡壶、食品加工机、油炸锅、电饭煲、面包机、电磁炉、电烤箱等)、家居小家电(电熨斗、吸尘器、电风扇等)、个人护理小家电(电吹风、剃须刀等)。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厨房小家电产品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81.2%,这一方面是由于被划分为厨房小家电统计范围的产品品...

Ⅳ 小家电市场的前景如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虽然不如大家电“出镜率”高,但近些年,小家电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外销保持快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投资“试水”……每一条都昭示着中国小家电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赛迪顾问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小家电产业的产量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2006年产量达到127497万台。目前,中国小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更是完成出口92511万台,全球80%以上的小家电产品出自中国。而国内小家电生产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一带,特别是广东,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优越的地理位置、配件厂云集等有利条件下,全国63.4%的小家电制造企业选择在广东扎根,此外,落户江苏、浙江、福建聚集的小家电生产企业数量也分别占去了行业总规模的6.6%、14.1%和8.4%。

细分市场上各品牌大显身手

小家电产业的产品类别繁杂,按照用途被分为厨房小家电(微波炉、电水壶、电咖啡壶、食品加工机、油炸锅、电饭煲、面包机、电磁炉、电烤箱等)、家居小家电(电熨斗、吸尘器、电风扇等)、个人护理小家电(电吹风、剃须刀等)。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厨房小家电产品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81.2%,这一方面是由于被划分为厨房小家电统计范围的产品品类较多,另一方面,微波炉、电饭煲等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厨房电器,其市场销售一直十分红火。

2006年,小家电知名品牌继续扩大着行业领先优势,横向进行品牌比较可以看出,飞利浦、松下在家居和个人护理小家电产品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美的、格兰仕、海尔、苏泊尔则在厨房小家电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亚都、奥普、九阳都是以单一产品打响品牌知名度,分别在空气净化加湿器、浴霸、豆浆机产品细分市场上占据绝对领先位置,而在一些市场规模较大的小家电产品上,品牌集中度已经有显著提高,强势品牌的市场地位得到了体现。

厨房小家电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消费者对厨房小家电的功能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正在逐步地接受厨房小家电。厨房小家电产品以其节能、实用、健康的形象进入消费者的家庭,逐渐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同传统的烹调方式比,厨房小家电使用安全、便捷、便于清洁、效率高,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近年来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销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上升。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总体规模达692.4亿元,与2005年的604.5亿元相比,增长了14.59%。其中,作为厨卫电器的主力军,燃气灶、吸油烟机、电饭煲的市场销售额分别达到115.0亿元、80.4亿元及39.2亿元。

厨房小家电市场需求量增加,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对产品本身提出了种类多元化、设计精品化、功能实用化等更高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在丰富着自己的产品线。

随着产业集群化和资本的渗透,厨房小家电行业将会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直至淘汰的趋势。2006年,厨卫电器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已经逐步形成了良性的市场主体,品牌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电饭煲产品市场上主要活跃的品牌有美的、苏泊尔、格兰仕、三角、半球等,其中美的占据了46.6%的市场份额,在电饭煲市场掌握着绝对发言权。吸油烟机市场则主要是帅康、老板、方太、华帝等品牌,这五个品牌共占去市场总份额的43.8%。燃气灶市场上的前五位品牌是华帝、帅康、美的、老板和方太,分别占去了13.2%、8.0%、6.3%、3.8%和3.1%的市场份额。

家居小家电成为新热点

家居小家电产品主要包括电风扇、电暖器(暖风机)、电熨斗等传统产品,也包括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吸尘器、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新兴产品。在一轮轮购房热潮的推捧中,曾经长期被视为边缘化产品的家居小家电市场在2006年被激活,成为城市消费者的新宠,拥有家居小家电的数量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又一个新指标。2006年,中国家居小家电市场全年销售额已达到126.3亿元,占据小家电市场份额的14.8%,比2005年增长12.6%(见表4)。不少大家电厂商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凭借原有的品牌、渠道、技术优势,迅速“兴风作浪”,促成了家居小家电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

此外,家居小家电几家领军生产企业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十分注重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凭借种类齐全、价格低廉、市场操作相对规范等优势打入海外市场,成为小家电产品出口的拳头产品。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家居小家电市场将持续放量增长,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7%左右,预计在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181亿元。

个人护理小家电蕴含诱人利润空间

如果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家电做比较,电动剃须刀和电吹风等小件产品同样可以卖到千元以上,可想其利润空间会有多大。据分析,消费者之所以肯为小产品付出大费用,主要是希望日后通过使用产品获得享受,因此,个人护理小家电比其他小家电产品更为强调外观设计、科技含量、材料选择、实用性、舒适性的全面品质。而高利润率更容易吸引实力强大的企业参与竞争,又从侧面激励了个人护理小家电产品领域的不断升级。2006年,中国的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成为众多家电厂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多种产品市场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广阔。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已达到约4800多万台的市场规模,2006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总量达到5500万台左右,增长率达到14.5%。销售额也由2005年的31.2亿元增加到34.4亿元,增长率为10%。

Ⅵ 小家电的发展情况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具备小家电快速普及的条件:一是大家电的普及基本完成;二是居民消费支出快速提升;三是中国具备强大的小家电生产能力。按照消费习惯,居民通常会先购买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家电,然后再去增臵品类繁多的小家电。与传统的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相比,大部分小家电都具有一定的享受性需求,因此,其消费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基础上的,中国城镇居民的大家电保有率基本超过了100%,已经基本具备了购置小家电的条件。
中国小家电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简单装配向由生产、经营、研发、检测等环节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转变,形成了具备相当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生产体系。由于小家电行业进入的技术、资本壁垒不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多企业涉足该领域。中型小家电企业为了突破自身规模发展的瓶颈,扩大延伸相关的产品线,大家电企业也利用自身既有的品牌优势进军小家电行业,因此国内小家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行业经营效益下滑。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小家电制造生产企业有1330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最多,有909家,占比达到68.35%;民营企业中又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有652家,比重为49.02%。三资企业数量也较多,有412家,比重为30.98%。
中国的小家电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小家电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小家电市场,以美的、海尔为代表的大家电企业进军小家电领域,原有小家电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城市居民中,小家电的消费初具一定的规模,在部分常见的小家电品类中,居民保有率通常都超过或接近50%。然而,在小家电的品类上还是很匮乏的,这也将是未来城镇小家电市场拓展的重要方向。相较于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大家电的普及还没有实现。但是除了空调以外,其他产品的普及率也基本超过50%。小家电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开始进入萌芽阶段。由于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预计东部地区农村也将进入小家电的快速成长期。
从竞争来看,全国小家电生产企业约有5000家,但全行业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不足100家。小家电品牌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好坏不一,电磁炉、电饭锅、饮水机等各种小家电都有“山寨版”,极大的影响了品牌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中小型家电厂家正在另辟蹊径,转向以足浴器、挂烫机、空调扇为主的享受型小家电领域,以满足人们逐步提升的消费需求。
随着小家电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的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小家电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消费者的深入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小家电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家电行业中的翘楚!
小家电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至今日,中国小家电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市场”。
2006年全年中国全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9,755,766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0.07%;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54,272,552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84%;2006年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1,394,0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2%;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2001家。
2006年1-12月全国微波炉累计产量55,701,655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9.55%;2006年1-12月全国电饭煲累计产量88,798,178个,比2005年同期增长42.11%;2006年1-12月全国吸油烟机累计产量10,898,703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45.74%;全国电热水器累计产量8,396,052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23.03%。
2007年中国小家电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4.4亿台,同比增长12.7%,2003~2007年复合增长率为12.5%。而中国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则达到了971.9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国内家电业中独树一帜。20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前三季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Ⅶ 格力的年生产量和占世界市场份额百分比

格力空调现今已占据世界%的市场份额。2016年格力家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2.73%。两大白电巨头格力和美的占据国内空调市场大部分份额。

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大型电器制造商,格力电器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格力电器发布2016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1083.03亿元,同比增10.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21亿元,同比增23.05%;基本每股收益2.5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0.41%。公司拟10派18元(含税)。

(7)小家电产量扩展阅读:

格力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巴西、巴基斯坦等9大生产基地,8万多名员工,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在内的20大类、400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

拥有技术专利6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项,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高效直流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多功能地暖户式中央空调、1赫兹变频空调、R290环保冷媒空调、超高效定速压缩机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成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Ⅷ 图表:2015-2020年我国小家电产值预测分析

一、2014年家电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

2014年中国家电行业总体表现平稳,整体呈现生产、内销回升,出口小幅增长趋势,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产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家电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在10%左右,家电产品出口额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但与用钢量密切相关的大家电产量增幅较小或负增长。预计2015
年家电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在10%左右,出口增速有望提高到8%左右,但大家电产量进入零增长时期。

(一)2014年我国家电行业生产经营情况

1、内销市场低迷,线上渠道为亮点

显示:2014年,中国家电内销市场低迷。2014年,冰箱、洗衣机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4%和4.9%,空调、吸油烟机和热水器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3%、2.8%和3.5%。

在多品类家电内销市场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线上渠道成为家电市场的亮点。2014年,空调、冰箱、洗衣机、冷柜、微波炉五类大家电线上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62.4%,销售额占五类大家电整体市场的7.1%;厨卫电器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54%占厨卫整体市场的9.8%;空气净化器与净水器线上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70%,占空气净化器与净水器整体市场的27.8%;电饭锅、电压力锅、电磁炉、豆浆机、饮水机五类厨房小家电线上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20%,销售额占五类厨房小家电整体市场的14.7%。

2、多数家电产量下降

内销市场低迷对中国家电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空调、微波炉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1.5% ,
8.9%;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产量也实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6%和0.8%;冰箱、洗衣机、冷柜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 ,
3.1%和3.3%。尽管部分家电产量出现下降,但纵观近几年的情沉,2014年大家电产量仍处于历史高位。

小家电产量涨跌互现。其中,电饭锅同比增长20.8%,吸尘器同比增长0.2%
,电热烘烤器具同比下降2.9%,冷热饮水机同比下降25%,电风扇同比下降。.9%,吸油烟机同比增长12.5%,燃气灶同比增长3 .5%。

3、库存形势不容乐观

2014年12月,空调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再度同落12亿元至292亿元,带动中国家电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由11月的734亿元降至707亿元。家用制冷库存形势一直不乐观,产成品资金占用居高不下,12月再度上升至211亿元,达到历史高点。洗衣机市场仍未摆脱低迷,清洁电器的产成品资金占用持续7个月高于50亿元。

大家电市场低迷致使家电配件库存上升。2014年,家电配件的产成品资金占用为28.3亿美元,也达到历史高点。

4、出口总体保持增长,但波动较大,小家电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根据海关的数据,2014年1-10月份家电行业累计出口额489.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亿美元,增幅4.9%,其中上半年出口不尽如人意。
1-6月份,我国家电业行业出口额为289.5亿美元,增长3.1%, 5月份、6月份连续两个月,家电业出口额出现零增长,7, 8两个月出现好转,9,
10两个月增幅环保又出现下降。小家电在经历了前几年爆发式增长后,增速出现较大回落甚至是负增长,但空间加热器、空气净化器增长较快。

2014年1-10月主要大家电产品中,压缩式冰箱出口量1962.5万台、出口额29.5亿美元,分别增长10.9%和11.5%,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美国作为出口第一大国,同比增长48.7万台,法国增长36.4万台、荷兰增长30.4万台,而德国减少49.1万台,在所有出口国家中减少量最大。

洗衣机出口量1826.3万台、出口额31.1亿美元,分别增长4.5%和9.2%,增长主要来自两个国家:日本增长30.8万台,美国增长40.3万台。出口乌克兰减少19.7万台,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分别减少16.4万台和14.6万台。

空调器的出口量3828.6万台、出口额86.5亿美元,降幅分别为5.1%和5.0%,降幅有所放缓。出口美国同期减少113.8万台,阿尔及利亚减少55.0
万台,利比亚减少53.5万台,沙特阿拉伯减少18.6万台和印度分别18.9万台。出口增长国家中,巴西同比增长56.1万台;阿联酋增长23.4万台。总体看空调出口情况依旧低迷。

2014年1-10月小家电产品中厨房电器的出口量同比下降5.3%,出口额同比增长2.2%。其中电饭锅出口量减少920.3万只,出口额减少2.1亿美元,分别下降19.0%和
26.8%。室内舒适电器出口量增长8.1
%,出口额小幅增长4.0%0增长主要来自于空间加热器,出口量8438.5万台、出口额1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4%和16.0%。气体净化器出口量784.9万台,出口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和减少9.1
%。电风扇与去年同比小幅下降,出口量1.1亿台和出口额17.6亿美元,同比减少1.3%和2.0%。个人护理电器继续保持增长,出口量增长8.6%,出口额增长10.5%。

最新的数据可以参考最新的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西式小家电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Ⅸ 小家电市场的发展历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至今日,中国小家电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市场”。
2006年全年中国全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9,755,766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0.07%;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54,272,552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84%;2006年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1,394,0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2%;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2001家。
2006年1-12月全国微波炉累计产量55,701,655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9.55%;2006年1-12月全国电饭煲累计产量88,798,178个,比2005年同期增长42.11%;2006年1-12月全国吸油烟机累计产量10,898,703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45.74%;全国电热水器累计产量8,396,052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23.03%。
2007年中国小家电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4.4亿台,同比增长12.7%,2003~2007年复合增长率为12.5%。而中国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则达到了971.9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国内家电业中独树一帜。20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前三季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上,厨卫、家居、生活类小家电都获得了稳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也得到加强。在品牌建设上,小家电领域涌现出以TCL、格兰仕、格力、方太、亚都、九阳、灿坤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品牌。在营销网络构建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专业的小家电代理商、经销商,并在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比例。
但同时,小家电行业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安全实用性、质量保证、营销服务体系问题多;小家电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低;行业竞争混乱,价格战频繁等。
因此,小家电企业要树立品牌价值观,注重产品的创新,积极进行技术开发,调整质量与利润的关系,注重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与传统家电产品不同,小家电在中国的销售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小家电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提升,小家电平均利润率高,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高。未来小家电在中国的利润率和增长率均将提升至30%左右。

Ⅹ 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二元化市场结构造成供给相对过剩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有日益扩

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二元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主

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保

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的条件制

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于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结果便造成了

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囤积居奇等现象成了家电行

业特有的风景。

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我国家电行业未来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地区

,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足以使家电行业再获得一次高速成长的机会。但基于农

民收入在短期内仍无法迅速提升的现实,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市

场仍将维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家电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

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

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

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

现了巨额亏损。

事实上,家电业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而到了2000

年,则更有厦华、厦新等一大批亏损企业浮出水面。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同时,我

们也注意到还有一批企业仍在实现着发展,海尔、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尔依靠

其多元化产品组合、国际化营销思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

得了主动,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目标,在不太景气的家电行业中

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美的则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团队以及不断

丰富的产品组合,一举在白色家电和小家电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家电行

业内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笔者认为,家电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能够及早进行有力的兼

并重组并加大产品开发的力度,家电行业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行业。

3、家电销售渠道和价格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伴随着生产厂家间的激烈竞争,家电销售网络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家电销售

网络中传统的百货商场数量逐渐减少,家电专卖和超级市场则异军突起。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家电专卖店在全部家电销售网点中所占比例高达65%,

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了家电经销网点的绝对主体。家电专卖店发展如此迅速,许多业

内人士也颇感震惊。在家电专卖店迅速扩张的同时,企业的销售分公司和超级市场

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作为传统家电经销主力的百货商场数量比例却在不断缩减

,有的百货商场甚至已经放弃了家电经营。调研数据还表明,目前多数家电经销网

点经营状况平平,能维持正常经营的网点只占到总数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几年来

家电销售的利润率不断降低,特别是经营彩电、影碟机等价格竞争较激烈的品种的

销售网点,基本上处在薄利经营的境况中。

另一方面,随着国美、苏宁、三联等为代表的家电零售巨头的崛起,家电产品

的价格决定机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家电零售商销货能力日益增大并具备

了一定垄断实力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已不再由制造商自己说了算了,在零售商规模

普遍较大的中心城市,家电产品的价格决定机制已经开始由制造商单独制定向制造

商和销售商协议制定转变。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网上销售、会员直销等先进销售方

式的逐步开展,家电产品的价格决定机制仍将不断改变。

4、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不断增大

在家电行业大举扩张的时期,国产品牌以价格和营销为武器,曾经一度把洋品

牌逼到了市场一隅,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长期保

持在85%以上的较高水平,国内家电企业一度几乎可以不用考虑来自国际品牌的

威胁。

然而从1999年末开始,这一趋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伴随着家电产品升级

换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对国内市场的反扑。

2000年中,在价格战此起彼伏的彩电市场上,平均零售价格几乎是国产同型彩

电一倍的索尼彩电其零售额份额连续数月位居国内市场首位,其中索尼纯平彩电在

最初上市的几个月中市场份额一度占了纯平彩电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难怪

业内人士急呼狼来了。

彩电市场如此,其他家电产品市场也如此。2000年中,伊莱克斯在冰箱市

场的月度零售份额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机市场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

三星在微波炉市场也逐渐崛起,这些事实都向我们明确无误地表明了国际品牌已经

开始大举反扑的严峻现实,我国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正在不断增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