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吊顶大全 » 吊顶的钢筋怎么算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吊顶的钢筋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1-02-12 13:43:31

⑴ 装修吊顶吊筋的长度怎样计算

吊筋长度计算公式:吊筋长度=(次梁宽度+2x50mm)+2×斜段长度+20d×2(d指吊筋直径)

计算规则:

1、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斜边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护层厚度。

3、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1)吊顶的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架立筋和吊筋的主要区别是:

1,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1)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2)架立筋的作用

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设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2,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

(1)在连续梁中,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截面上部处于受拉区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故可以在主梁上用附加钢筋或吊筋。吊筋设置于集中荷载处,以增强局部抗剪能力,如主次梁交接处的主梁设置吊筋,或梁生柱处的梁设置吊筋。

(2)吊筋的作用

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⑵ 钢筋的计算公式

每米钢筋重=0.00617
D×D(kg)如何推导出来?
1、钢筋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V=π×R×R×L,D:钢筋直径(mm),R:钢筋半径mm),L:圆柱体长,1米长(1000mm),π=3.1415927,每米钢筋体积为:
V=π×R×R×L=π×D/2×D/2×L=3.1415927×D×D/4×1000=785.398175×D×D(立方mm);
2、每米钢筋重G=V×d(d钢筋比重:7.85g/立方cm=0.00785g/立方mm)
G=V×d=
=785.398175×D×D×0.00785
=6.757×D×D(g)
3、
将上述“2、”结果化为公斤(kg):
6.757×D×D(g)/1000=0.006757×D×D(kg)。四舍五入得:
每米钢筋重=0.00617
D×D(kg)。

⑶ 钢筋的计算详细规则

1,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2,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3)吊顶的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1,按顺时针顺序计算

以图纸左上角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计算,当按计算顺序绕图一周后又重新回到起点。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各种带形基础、墙体、现浇及预制构件计算,其特点是能有效防止漏算和重复计算。

2,按编号顺序计算

结构图中包括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构件,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为了便于计算和复核,需要按构件编号顺序统计数量,然后进行计算。

3,按轴线编号计算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工程量,为了方便计算和复核,有些分项工程可按施工图轴线编号的方法计算。例如在同一平面中,带型基础的长度和宽度不一致时,可按A轴①~③轴,B轴③、⑤、⑦轴这样的顺序计算。

⑷ 钢筋手工算量怎么算

一、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

二、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

六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① s20.866×H/m/k 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

(4)吊顶的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计算注意事项:

一、基础:

(一)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

(二)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三)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

(一)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二)梁:梁钢筋应按照 03G101进行计算。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 1/4Ln,Ln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三)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三、梁

(一)框架梁

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 La,

A、(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 La即可;

B、La>(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弯钩;

C、(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

判断问题:

A、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B、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C、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
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 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 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四、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二)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三)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 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五、框支梁

(一)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二)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三)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四)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五)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六)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六、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剪力墙墙身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 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四)剪力墙墙柱

1、纵筋

A、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B、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C、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五)剪力墙墙梁

1、连梁

A、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B、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 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 N=(洞口宽-50*2) /间距+1(中间层)

暗梁 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七、柱

(一)基础层

1、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

1、柱纵筋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 /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A、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 Hn/3;上部取 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B、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 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 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 37、38页)

1、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 65%伸入梁内)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 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2、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 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3、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 GGJ V8.1中,处理同上。

八、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 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 -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⑸ 施工图纸上的钢筋怎么算

钢筋算量抄:1、首先熟悉16G101图集中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的相应规则;
2、根据图纸中的信息确定纵向受力钢筋、架立筋、抗扭筋的数量,以及负弯距筋,箍筋的数量;
3、按照规则中的要求计算出每根钢筋增加弯钩、搭接及锚固后的总长度;
4、根据每根的长度乘以数量得到总长度;
5、按不同规格分别计算出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平方*钢筋直径的平方*0.00617=钢筋的重量;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⑹ 吊顶是怎么计算的

吊顶是指房复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制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吊顶面积:(长+宽)×吊顶宽度+(长+宽)×下垂的高度。吊顶四周的面积:【(吊顶内周长+外周长)÷2×内边和外边的距离】,就是所需材料的面积,吊顶的费用一般单独计算。如果有灯带,还需另算灯带的费用。
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卫生间、走廊、过厅、楼梯》

⑺ 钢筋怎么算量啊

先把长度计算出来再乘上直径的平方再乘上0.00617就等于钢筋的重量。
锚固的长度回可以按规范。答看一看是多少倍D,也就钢筋直径的多少倍例如35倍D那就乘上35就是锚固长度了,弯钩也就是锚固长度。如果是构造上的弯钩可以按6.25D进行计算长度。

⑻ 钢筋怎么计算

看图集03G101 图集看懂了钢筋就好算了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梁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La, 1、(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La 即可; 2、La>(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 弯钩; 3、(支座宽度-1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来源造价100分)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⑼ 装饰工程中吊顶工程量的具体计算方法

1、室外装修:

外墙装饰计算抹灰按外墙的面积—门窗洞口面积,注意:外墙保温、外墙贴砖、外墙做干挂时应计算门窗洞口侧壁的面积;其它的抹灰、涂料不计算门窗洞口侧壁的面积。

2、室内地面的计算:

计算地面的净面积(按地面的做法分别计算工程量):垫层按体积计算=地面的面积*垫层的厚度;地面的面层及一层地面应计算素土夯实全部为地面的净面积。

卫生间地面应注意防水层面积的计算=地面的净面积+防水的翻边面积(一般翻边高度见图纸说明如未说明一般为150+120=270其中150指翻边距地面的高度,120指防水应做到砼楼板上所经应考虑120MM高)

3、室内天棚、吊顶的计算:

计算天棚的净面积(一般天棚的净面积=地面的净面积)如天棚为吊顶时应计算龙骨的费用和饰面板的费用。

(9)吊顶的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墙柱面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镶贴块料面层及花岗岩(大理石)板挂贴

内、外墙面、柱梁面、零星项目镶贴块料面层均按块料面层的建筑尺寸(各块料面层+粘贴砂浆厚度=25mm)面积计算。门窗洞口面积扣除,侧壁、附垛贴面应并入墙面工程量中。

花岗岩、大理石板砂浆粘贴、挂贴均按面层的建筑尺寸(包括干挂空间、砂浆、板厚度)展开面积计算。窗台、腰线、门窗套、天沟、挑檐、盥洗槽、池脚等块料面层镶贴,均以建筑尺寸的展开面积(包括砂浆及块料面层厚度)按零星项目计算。

2、墙面、柱梁面木装饰工程

木装饰龙骨、衬板、面层及粘贴切片板按净面积计算,并扣除门窗洞口及0.3平方米以上的孔洞所占的面积,侧壁、附垛贴面应并入墙面工程量内计算。

⑽ 吊顶怎么计算

可以按照投影面积计算,也可以按照展开面积计算。如果是直线反光顶的话,是按展开专面积计算,展开面积属是指底面加上(吊顶和屋顶之间距离的尺寸)相加再乘以总长度,得出吊顶的面积,吊顶的面积计算,其实就是算石膏板的面积,如20平米是4×5,计算方法就是4×(0.4+0.1)+[(5-0.80×(0.4+0.1)]=4.1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