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标中大气采样的方法及要求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5435-1995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GB/T15262-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3733-92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时,采样点的设定、采样频率、采样时机、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毒作业分级、防毒工程措施评价。
2 术语
2.1 采样点
采样时,采样收集器安放的位置。
2.2 采样频率
单位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的采样次数。
2.3 采样时机
为采集到有代表性样品所规定的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2.4 采样方法
系指对被测有毒物质采样时所用的采样仪器设备及采样操作步骤。
3 采样点的设定
3.1 采样点必须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操作者接触有毒物质时间最长及上述两种状况同时具备的工作地点。
3.2 在污染源下风向的岗位工种至少设一个采样点。
3.3 采样点的高度以操作者呼吸带高度为准。
3.4 采样点应尽可能靠近操作者,但不影响操作者正常操作,应避免生产过程中被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3.5 有毒作业分级时,被测有毒物质逸散范围内的所有岗位工种应分别设置采样点。
3.6 评价防毒工程措施净化效率时,应在设备的进口和出口的断面布点(详见各类防毒工程措施净化效率的采样规定)。
3.7 评价防毒工程措施效果时,应在开启通风净化装置前后按第3.5条设定采样点。
4 采样点的数量
4.1 对岗位工种有毒作业分级时,至少应设1个采样点。
4.2 对工作地点有毒作业分级时,应按岗位工种数布点。至少应设3个采样点。
5 采样时机
5.1 应在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及操作者正确操作状况下采样。
5.2 有通风净化装置的工作地点,应在通风净化装置正常运行的状况下采样。
5.3 如果在整个工作班内浓度变化不大的采样点,可在工作开始1h后的任何时间采样;如果在整个工作班内浓度变化大的采样点,每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进行,其中一次在浓度最大时进行。
6 采样频率
6.1 有毒作业分级采样频率
6.1.1 对被测有毒物质每年测定2次(冬、夏季各一次)。
6.1.2 每次测定应连接2天,每天每个采样点上、下午各采集一组平行样。
6.2 防毒工程措施效果评价的采样频率
6.2.1 对被测有毒物质每年测定2次(冬、夏季各一次)。
6.2.2 每次测定应连续3天,每天每个采样点上、下午各采集一组平行样。
7 采样方法
7.1 采样装置
7.1.1 常用的收集器有吸收液及吸收管(大型气泡吸收管、小型气泡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等)、波料及采样夹、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塑料袋等,所用收集器应符合相应的仪器规格要求;在采样前必须进行检查、校验。
7.1.2 必须使用经过计量认证的流量计,采样前应连着收集器进行校正。
7.1.3 采样动力应根据作业现场要求和采样方法的规定选用相应的抽气装置。
7.2 采样操作步骤
7.2.1 已颁布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被测有毒物质,应按标准规定进行采样操作。
7.2.2 未颁布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被测有毒物质,应按行业标准规定进行采样操作。
7.2.3 被测有毒物质样品必须在标准分析方法规定的时间内测定。
8 采样记录
见附录A(补充件)采样记录表。(略)
B. 空气采样的方法
可直接采集少量气样。这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是瞬时浓度或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能较快地获得结果。常用的采样容器有注射器、塑料袋、采样管、真空瓶(管)等。
(一)注射器采样
常用l00mL注射器,采样时,先用现场空气抽洗3~5次,然后抽取100 mL,用橡皮帽密封进气口,将注射器进气口朝下,垂直放置,使注射器内压
力约大于大气压。样品存放时间不宜长,一般应当天分析完。
(二)塑料袋采样
选择与气样中污染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吸附、不渗漏的塑料袋。常用的有聚四氟乙烯袋、聚乙烯袋及聚酯袋等。为减小对被测组分的吸附,可在袋的内壁衬银、铝等金属膜。采样时,先用二联球打进现场气体冲洗3~5次,再充满气样,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三)采气管采样
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l00~500 mL。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迅速抽进比采气管容
积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气体被完全置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四)真空瓶采样
真空瓶是一种用耐压玻璃或不锈钢制成的采气瓶,容积为500~1000 mL。采样前先用抽真空装置将采气瓶内抽至剩余压力1 330 Pa左右;如瓶内预先装人吸收液,可抽至溶液冒泡为止,关闭旋塞。采样时,打开旋塞,被采空气即充人瓶内,关闭旋塞,则采样体积为真空采气瓶的容积。由于真空瓶瓶塞磨口处易漏气,抽真空后瓶口拉封,到现场采样时,从瓶口断痕线处弄断,空气即充进瓶内,然后套上橡皮小帽,带回实验室分析。如果采气瓶内真空度达不到l 330 Pa,实际采样体积应根据剩余压力进行计算。
C. 空气采样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
探测器由吸气泵通过采样管对防火分区内的空气进行采样。空气采样到主机由主机里回面的激光枪进行答分析,得出空气中的烟雾粒子的浓度。如果超过预定浓度,主机进行报警。一般报警分四个阶段:警告、行动、火警1、火警2。高灵敏度烟雾探测器是仪表级的悬液计,它可以在360度的范围内接收激光照射到烟雾粒子上而产生的散射光。其实际灵敏度为0.001%obs/m,是传统探测器的2000倍。主机通过继电器或通讯接口将电信号传送给火灾报警控制中心和集中显示装置。
D. 空气采样器组成和各组成部分作用
1.双联球法
双联球:具有流向不可逆的胶制气胆,对大气进行单方向流动提供动力源回
乳胶管:链接取样工答具双联球和装样工具气胆的气路通道
气胆:聚四氟制的可装一定量气体的气囊,分为橡胶和聚四氟两类
聚四氟管:硬质的塑料管,用来连接乳胶管
玻璃三通:置换样品
连接方式: 聚四氟-乳胶管-聚四氟-双联球-聚四氟-乳胶管-玻璃三通-乳胶管-聚四氟-气胆
2.注射器法:直接用带乳胶管的注射器
3.密封液法:气体分析仪,密封液瓶
双联球法需注意橡胶球胆有吸附和渗透性,用在快速分析
注射器法方便简洁,
密封液法用于特定的分析可以直接采样分析,选取密封液需注意被测气体与密封液之间有无化学反应
E. 空气采样是什么原理
没弄明白你题目的意思:
采样本身的意思就是采集的样品,按照统计学原理,推回定样品所在环境答的一些信息。
空气采样一般都是分析里面的一些物质比例和有害成分的存在与否情况。最简单的就是用塑料袋兜一个,然后用化学方法测定里面有害物质的量,一般用于新装修好的房子检查。
还有一种更智能的方法,利用能检测常用物质的气体传感器直接检查,这种传感器要根据检测对象分类,比如二氧化碳传感器等等,传感器的电阻会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检测电阻的大小,再查阅传感器说明书就可以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了。
F. 如何更好的安装空气采样探测器
购买后让供应商提供技术交底资料。安装方法方式都会有的。
主要是步管施工难度较大一点,很多都是比较高的场所。
G. 空气采样装置
空气采样管来抽取被保护空间的空气样本到中心检测室,以监视被保护空间内烟内雾存在与否的火灾探容测器。空气采样探测器能够通过测试空气采样管抽取的空气样本了解烟雾的浓度,并根据预先确定的阈值给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这是空气采样探测器运行的基本原理
H. 空气采样采样管的安装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确定了现场使用的空气采样产品后最好让厂家进行深化,管路的开孔间距,开孔大小,管间距以及如何安装以及采样方式等等,不通的使用场合布置也不一样,厂家一般都会给你技术指导。
I. 空气采样感烟探测器适合用在什么地方
空气采样感烟探测器国家统一名称: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1,需要最早期发现火灾隐患的地方
对于档案室、机房、烟草仓库、银行等重要的区域,当常规探测器探测到烟雾后,此时火灾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此类区域,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可以在最早期发现火灾隐患,在可见烟还未产生时就发出警报,现场监控人员可以及时处理隐患,防护火灾的扩大.
2、烟雾难以探测的时候
在机房、洁净室等气流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气流会将烟雾稀释,妨碍烟雾上升,使得烟雾难以被探测到.烟雾也可能会被管道、内渠或者真空区域滞流,或者在高的天花下方形成云带,使其难以被探测到.极早期火灾探测器可将采样孔布置在回风格栅处或设备机柜内,当气流将烟雾带到这里时就可以对其进行探测.
在高大的开放的空间里,可以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采样孔布置在烟雾漂移所途经的地方经常是在天花下方一定的距离内.
3、需要隐蔽安装的场所
对于古建筑和文化建筑这些场所,由于要保持建筑物内部的设计和装修不被破坏,为保证重点文化设施和建筑的原始风貌在安装消防系统的时候不受影响.这就可以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采样孔布置在天花板上,只露出细小的采样孔,不影响整体格局;也可以把空气采样管路布置在隐蔽的场所,然后通过毛细采样点的方式,把细小透明的毛细采样点放置在防护区域,可以保持建筑的美观.
4、维护困难的场所
在电缆隧道及人员不易接近的场所,被保护区难以接近,且对现有火灾探测系统进行维护时需要暂停工作,从而给业务带来不小的麻烦和潜在的风险.可以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安装在便于接近的位置,只把采样管网布置在那些难以紧接的区域,从而使维护简便易行.
5,对于环境较恶劣(如粉尘较多)的环境推荐使用云雾室型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可以避免误报.
综上所述,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适用于通信机房、数据中心机房、无人值守室、会展中心等大面积、高气流的地方,烟草、仓库、电缆隧道、发电厂等环境恶劣的地方,银行、档案馆、轨道交通等重要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