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四合院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旧时的四合院,整个院子一家人居住。家中的长辈都是住在北屋的正房和耳房,子孙辈住在东西厢房,仆人住在外院的南房或后罩房。
在几个院落组成的深宅大院中,长辈居住中间的位置,间数也多,而且宽敞明亮,子孙在两侧的屋里,房间少一些,且相对低矮。
仆人的住房、马号、厨房等坐落在整个院落的最南边,库房以及女仆的住房位于院落最北部的后罩房。
这样一种布局,既有实用方面的考虑,也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例如整个院落的大门在南边,马号设置在一进大门的院落比较方便。
一般男仆不经允许是不准随便进入内院的。所以也只能住在最南边的外院里。
库房安排在最北边的后罩房,中间隔着几个院子,离前边的大门很远,易于防贼防盗。
女仆住在后罩房,与男仆的住房保持一定的距离,很符合封建社会"男女之大防"的戒律。
北京的四合院有很多优点。四合院都有一个比较宽敞的院落,里面既可以种植花木,摆设鱼缸,也可以作为儿童、老人的娱乐场地。
冬天阳光充足,院里各屋既有分隔,相距又不远,便于家人起居。
四合院房屋采用抬梁式的砖木结构,屋顶比较厚,抗震性能较好。
夏天院内搭上凉棚可以防止烈日暴晒,办红白喜事时也有足够的地方在院内搭喜棚。
冬天糊上窗户,挂上棉门帘,可以防风防沙。
四合院的安全性也较强,以屋墙、院墙四面围合,使外人不经大门难以入院,既防盗,又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干扰。
当然,万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四合院也是有它的缺点的。首先是东西厢房和南房不象北房的朝向那么好,南房朝北,阳光不容易照射室内,东厢房夏天西晒,西厢房夏热冬冷。院内房屋朝向不好的占四分之三,这自然是一大缺点。
其次是缺乏功能分区。四合院内各间房屋是按家庭成员的身份划分的,祖父母、父母住北房,儿孙住东西厢房,起居室、餐厅则没有具体的划分,尤其厨房、浴室和厕所没有具体的规化,因此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像厨房离餐室比较远,往往要端着菜走过院子。
没有专门的浴室,洗澡自然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厕所与居室的距离比较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有些小院没有厕所,居民只得到胡同里去方便。
旧时四合院内是没有自来水的,居民用水只能到胡同里的井窝子去挑,或者花钱雇人送水。
四合院的院门平时紧闭,家人晚上探亲访友、看戏后回家还要留人给开门,有些不速之客来登门拜访,院里人很难听见敲门声。
四合院的格局本来是适合一家人居住的,但是许多市民因经济拮据,只能几家甚至十几家挤在一个院里居住,这样,各家在干做家务活时相互影响、干扰,很容易产生矛盾。
北京四合院的营造与保护
遍布北京城大街小巷中的古老的四合院,是根据不同地区和社会的不同地位差异而营造出不同类型及制式的传统院落式建筑,从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建筑高度和结构装饰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营造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建筑种类及形制,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建筑等级严格的府、邸、宅、第等大型院落,多分布在内城的大片四合院区域内,如恭王府、醇亲王府、顺承郡王府等数十个王府大院和一批贝勒府、贝子府、公主府及国公府、将军府等宅邸院落都是当时极具影响的建筑。
建筑规模大小不同的宅院式四合院建筑,是旧城内分布最多的传统建筑。
以建筑围合式为主体布局的各类寺庙、书院、会馆、学堂等,建筑风格。
传统商家店铺建筑也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多分布在老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前门、大栏栅、琉璃厂等地区。上述建筑院落的布局保留了四合院的特征,共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中种类丰富的传统四合院建筑群落。
北京四合院所特有的另一个无形文化价值,是体现在它是北京历史名城延续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分布在旧城内连绵成片的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就是北京城市的历史文脉,它见证了历史上曾发生和出现的重大事件以及记载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光荣事迹。
旧城内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岁月的一批"旧时王榭"与大量的寻常百姓的宅院,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北京乃至我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人物活动和著名的古今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这些传统的院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民族历史文化保护的视角观察,经数百年历史而流传至今的四合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名城保护价值,而且,它同时它所蕴藏的北京社会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挖掘,一旦失去,将会是继北京当年拆除城墙之后的最大损失与遗憾。但是,在旧城内开展四合院保护工作,是一项观巨而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还有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解决。
四合院的保护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和规划、房管、文物、建委等各部门多方面努力。
北京旧城内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突出问题是超限度地使用,大部分住房往往是几代同堂、空间有限、生活拥挤,应首先采取外迁的方式,疏解住户,减轻四合院居住压力,然后再实施院落的维修、保护。
旧城内保留至今的四合院,经过市区近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今非昔比,部分四合院街区与历史原貌有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已扩展的市政道路将部分历史建筑及院落被新的道路所占用,因此,已不可能没有丝毫改动地对旧城内所有的四合院进行保护。
对现有四合院的保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区域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度。特别是要结合广大住户使用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
首先是对已公布保护的30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四合院建筑就原格局、原形制加以保护,而一般地区的四合院只是保护其传统建筑特色和风貌;前者对其原有建筑格局不加以增改和变动,后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平面布局进行适量的调整。
其次,四合院建筑的保护,而与文物建筑的保护有所区别,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工作一定以广大住户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其大量的民居四合院建筑,只是保护其建筑规制、原有布局及传统外观与风貌,其内部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现代化装修利用。
另外,因受历史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改变旧城内四合院区域中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只能在保护四合院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创造条件逐步提高院落内的基础设施水平。但是一些大型市政管线的引进,对四合院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煤气、热力等管道工艺要求严格的大口径管线设施,限制了四合院的保护,从而不可能全部引入到每个院落。但大多数的四合院地区,可在不破坏院落的整体格局和不影响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引入多种市政管线和设施,并为四合院住户增设家庭卫生间、厨房等生活设施。
总之,老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历史建筑,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全面保护这份遗产。在北京全力筹备"奥运"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就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2. 四合院大门多少最好
北京四来合院因地制宜,没有固定自的尺寸,只有一般原则。北京标准四合院的一般原则: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大门于东南角。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 2耳 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一般每间11-12平方米,全部住房面积约200平方米,占地约400平米。如果是二进,三进甚至更大的四合院,面积就更大,二进不会小于600米平米,三进不会小于900平米。
3. 四合院的特点是什么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 四合院的大门有区别吗
王府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版高等权级。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金柱大门---称为“金柱大门”是安装在金柱上的(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蛮子门”,它是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进一步演变出来的又一种形式;如意门----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门,称“如意门”;墙垣式门(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也有为数不多的豪华小门楼,门指以上遍施砖雕,虽不气派但却十分华丽,显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虚荣。
5. 四合院的门、房间介绍
北京四合院目录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
北京四合院的结构
北京四合院的规模
北京四合院的其它介绍
[编辑本段]北京四合院的历史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编辑本段]北京四合院的结构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编辑本段]北京四合院的规模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编辑本段]北京四合院的其它介绍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冷布外面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卷窗”。有的人家则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户。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有钱人家则是“一年四易”。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炕内空,火进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热炕上,顿觉暖融融的。烧炕用煤多产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区别,煤末与黄土摇与煤球,供烧炕或做饭使用。
室内取暖多用火炉,火炉以质地可分为泥、铁、铜三种,泥炉以北京出产的锅盔木制造,透热力极强,轻而易搬,富贵之家常常备有几个炉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崐前炉火做饭煮菜,不另烧火灶,所谓“锅台连着炉”,生活起居很难分开。炉子可将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经年不熄,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熄灭,则以干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妇每天早晨起床就将炉子提至屋外(为防煤气中毒)生火,成为北京一景。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6. 北京四合院的档次和规格是怎样的
北京城里的四合院档次相差非常悬殊,从高到低依次是王府、贝勒、贝子府、一般贵族的府邸、大小官僚的宅邸、普通市民的宅院。
官僚的宅邸也有很大的区别。和珅的府邸气派雄伟,一般小官吏可能只有一座小四合院,有的甚至连小四合院都住不起。
普通居民的住宅也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在北京经商的富贾,虽然不能逾越住宅的建制规则,但其建筑质量却很高,其住宅都建造得小巧精致。昔日京剧名人的住宅大体也是如此。
普通市民因经济收入的不同,住宅也各不相同。这个阶层能够住像样的四合院的极少,而且受到房基地、形状、面积的限制,他们住的房子有的已经不是标准的四合院了。
北京城里的许多贫民就挤在几户、十几户的宅院里,这种院子,人们称之为大杂院或杂院。南城的珠市口、花市、陶然亭一带,北城、东、西城靠近城墙的地带都有不少杂院。
大杂院人多物杂,环境不好,但是杂院里的邻居住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各家门窗相对,生活起居互相影响,当然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由于各人的素质良莠不齐,难免也会有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这里就像人生的一个大舞台,上演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北京四合院的风水讲究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不光因其格局新颖,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根据风水理论来研究。
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成为千百年来指导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的依据。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与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老北京人选择住房的条件是"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除此之外,数字和位置及某种特殊的物件在北京居住方面起的作用,也是老北京人在选择住房方面所不能不讲究的。北京人把活人住的院子称为阳宅,寓意代表活力和生命力。把已去世人的存放地点--坟地,称为阴宅。阴宅一般都种有松树、柏树,象征着死人的意念永存。此外,种上松柏树还有保护坟冢的作用。另外,在坟墓旁边种上树木,便于寻找自己亲人的坟墓。
老北京人从不将松柏树种进四合院,即使是结最好吃的桑椹的桑树,也是一样;至于清脆爽口的梨,其树也不会被栽种于前院、后院。大概是"桑"与"丧","梨"与"离"的谐音相同,有不祥的寓意的缘故吧。北京人有句俗语:"桑松柏梨槐,不进府王宅",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北京的宅院里多种西府海棠、临潼石榴、春桃枣树等,这样就春可赏花,夏能纳凉,秋可尝鲜果了。"春华秋实"是老北京民宅树木的显著特点。
院子里的地面比胡同、大街的地面低也是北京人有所忌讳的,原因是一进门就像掉进坑里,而出门从低向高,如似登山,明显不吉利。此外,数目字中,单数不吉利,一般人都不能接受。箱子要买一对,椅子要买两把,帽筒要买一对等等。但也有要单数的,如北房要单数,或三间,或五间,如可供盖四间的地方也要盖三大间,每边再盖半间,被称为:"四破五"。至于东西厢房,也多以三间为准,目的是在院中建筑组合里产生一条中轴线,这条线好像人身上的脊梁,是院落中最重要风水源头。正因如此,双数在北京住建筑方面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北京出现了这么一句俗语,"四六不成材"。
7. 四合院风水
北京城四合院风水最讲求的是大门,所谓一门定吉昌。四合院大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重要标志。阳宅三要:“门、主房、灶”及六事:“门、路、灶、井、坑、厕”,门为第一要素。风水学家认为:“大门吉,则合宅皆吉矣。总门吉,则此一栋皆吉矣。房门吉,则室内皆吉矣。”所谓“大门者,合宅之外大门也。宜安于本命之四吉方上,不可安于本命之四凶方上。又须合来龙坐山之吉方,以开大门。又宜迎来水之吉方,以立大门。三者俱全,则得福备”。按照“游年八宅法”的理论,可以将阳宅按九宫格划分,并用后天八卦按方位标定。其中生气、延年、天乙(医)、伏位四个方位为吉方,利于安置大门;同时,如能配合山脉来龙或河流来水的吉方,使得三吉俱备以立大门。风水讲气,宅门为气进出之口,故大门如何设置、处理非常重要。风水学上,以门的前方有明堂(即空场)为吉,以开中门为首选,如前方无明堂,则以开左方门为吉,左方位为青龙位,青龙为吉,而右方属白虎,一般以白虎为劣。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都在东南角(前左角),称为青龙门。风水学称这种布局为坎宅巽门,最吉利。风水术最忌后墙,不宜开中门,因为恐怕泄气。故此,北京四合院后门无一开在后墙中部者。风水是一种精神支配力量,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力量。由于宗法与风水威慑作用,人们惧怕一种外来的力量。《周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礼记》:“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害怕了,所以就信服了。住在风水勘查过的四合院中,人们心理很满足,很踏实,违背风水,人们就惶恐不安。
四合院中另外化解外煞的设置。《阳宅十书》对宅内不吉利的描述:“宅法多端,无一可略。宅内房屋,如龟头、雁尾、披孝之类,一有所犯,辄应凶灾。” B31 意即宅内房屋如果犯上了“龟头”、“雁尾”等形相,就会有凶灾降临。从审美的心理出发,“龟头”、“雁尾”这一类形相缺乏方正气象,故堪舆家不免要判它为不吉之相了。如风水中房屋主人的命卦与宅卦不合或四合院位置不理想,则用玄关或影壁、屏风来化煞。四合院一门大门之处的空间叫玄关,玄关最大的风水作用是用来化解街道直冲大门的“煞气”。比如,大门正对大路、转角等均视为不利,设玄关就可以改变“外气”的方向,趋吉避凶。同时,玄关又起到了遮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北京城里由设计者按《周礼》规划而成,宫城、中轴、里坊、胡同均严格规划,依法而行。但同时也受《周易》之说的思想控制,内含大量风水因素。而四合院则是受封建等级制度和风水因素的控制设计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周礼》和《周易》是相互贯穿,同时并存的。
8. 四合院的大门有什么讲究
四合院大门风水有讲究:北朝南,处于正位的四合院,其大门都开在院子的东南角上版。《周易·易轮坤凿度·权立轮坤巽民四门》中指出:“巽为风门亦为地户,通天地之元气。”,八卦中的巽位,为通风之处,它就像房屋的窗户,可以通天地之元气。外,中国的传统建筑还格外重视排水的通畅与否。四合院由四面房屋包围而成,中间为院子。那么下雨时的雨水如何排泄?由于四合院的地势在总体安排上往往是西北高,东南低,水自西北向东南流。这样一来,东南角的排水作用就凸现出来。就有利于排水角度说,院门开在东南角也是必要的。不仅如此,北京城的排水系统 也是体现的这一思想。明、清时期北京城内的水系,就是自西北方的积水潭水关入,自东南巽方的通江河出;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内的金水河,则是自神武门西侧的地道入水,自銮驾库东南巽方出。
9. 一般四合院是什么样的最好附带照片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编辑本段]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10. 四合院开哪边的门好
自古以来 四合院院门从来都开在东南角,
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版坎”在“五行”中属权水,位于正北,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 “巽”在“五行”中为风,即东南,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当然也有应为院落·位置门开在西北角的。但北京人最忌讳门开在正南,门在正南的是庙,不是住人的阳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