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金照明 » 道路照明环境比与什么有关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道路照明环境比与什么有关

发布时间: 2021-02-18 15:19:08

Ⅰ 什么是环境照明

建筑室内外环境不仅夜间需要人工照明,而且某些场合(如无窗室内及地下空版间),白天也需权依靠人工照明。另外,在室内某些采光不足的区域,也需要辅助以人工照明来获得合理的照度,改善照度均匀度。照明设计不仅要满足生活、工作等视觉功能的要求,而且应充分发挥照明设施的装饰作用和光的艺术表现力。这种装饰作用不仅表现在灯具本身的点缀和美化作用上,而且通过照明器与室内外装修构造与色彩的有机结合,通过不同的照明构图和光的空间分布,可形成不同的光环境艺术效果。

Ⅱ 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反光器(透光器)的效率,光束角,空间维护率,光源与被照被 的距 率等。

Ⅲ 城市道路照明对于亮度有什么要求

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内区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容准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人行道路照明值注:最小垂直照度为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1.5m高度处,垂直与路轴的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机动车道没有分隔的非机动车道的照明应执行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与机动车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机动车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度值得1/2。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人行道路照明,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用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与非机动车道路相同。当人行道路与非机动车道路的分设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宜为相邻非机动车道路的照度值得1/2,但不得小于51x。

Ⅳ 道路照明设计原则是什么

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为城市夜间各种车辆行驶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降低犯罪率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它根据道路的等级和照明标准,在安全、节能、适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作出实施道路照明的计划和方案,并以设计文件--图纸和说明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建设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并分析和考虑道路的几何条件、环境条件、照明技术的发展现状等因素,本文主要介绍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的一般方法、原则和程序。

一、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是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可靠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设计必须考虑照明设施施工和维护方便,以及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这是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最基本的要求。
技术先进就是要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优先选择通过认证的高效节能照明电器产品和节能控制技术,努力降低城市照明电耗。采用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避免道路照明所带来光污染的负面效应,总之设计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一个适宜、和谐、友好的照明环境。
经济合理的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要尽可能以较小的工程投资来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另一方面在满足夜间车辆行驶和行人视觉条件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合理照明所带来的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节能环保应引起城市照明设计师足够重视,人造灯光已经让夜晚不再那么黑了,更多的照明或者不科学的照明并不会给夜行人带来更多的舒适环境,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凸现在我们眼前,能源的浪费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增多,天文观测难度增加,人们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动物无处藏身。随着城市越来越亮,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过度的城市照明引发光污染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逼近。
维修方便关系到维修工人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工作效率问题,结构复杂难以安装维护的产品是不科学不合格的产品,影响日常运行维护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城市道路照明还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因此,既要考虑道路照明设施的美观,又不能因一味追求灯具造型美而影响照明效果或浪费过多的电能和工程投资。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建设部“十三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及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切实提高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设计步骤和深度
1.初步设计步骤和深度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通常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两个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工程做多个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编制出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收集道路设计平面图,初步确定道路的等级标准和照明标准;
(2)收集规划部门提供的道路地上、地下各种管道、线路综合断面排列位置图;
(3)选择道路照明灯具形式,制成彩色效果图,并收集该灯具有关技术资料;
(4)确定光源、电器的种类;
(5)确定照明电源的主要供电方式、地点;
(6)概略计算道路照明装置的容量;
(7)概略计算道路照明工程的建设费用。
以方案代替初步设计的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一般只编制方案说明,可不出设计图纸。其设计深度主要是确定设计方案,据以估算工程投资。
2.施工图设计步骤和深度
在进行道路照明工程的施工设计时,所涉及的问题有一些已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了,在施工设计中要进一步确认和细化,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道路等级选定道路照明水平:包括路面平均亮度(照度)、路面亮度(照度)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诱导性和照明功率密度等指标;
(2)道路照明器具的布局种类:连续照明、特殊区域(段)照明、缓冲照明和高架路照明等方式;
(3)道路照明方式:单侧悬挑布置、双侧交错(或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多灯组合、庭院照明和横向悬索布置等方式,灯型设计方案确定后制成彩色效果图;
(4)选择光源电器和照明器具,然后进行初步布灯设计,初步确定灯杆高度、仰角、悬挑长度、灯间距;
(5)进行照明计算,验算是否达到照明标准、设计是否合理。一般设计和计算要重复多次,直至找到最佳方案;
(6)确定电源的具体位置;
(7)进行线路、负荷、电压损失、功率因数补偿和接地故障保护等计算,根据计算确定导线型号、规格、电源容量等;
(8)绘制道路照明线路、灯具、配电控制设施平面布置图,以及路灯线路与地下各种管线排列的断面图等;
(9)绘制道路照明供配电控制系统图(一次、二次回路图、负荷分配图);
(10)绘制道路照明灯杆、灯臂(架)、砼基础以及电缆沟槽、手(人)孔井、配电箱(柜)、箱式变电站基础等设计图;
(11)编制道路照明工程设计说明、各种设计计算、工程概(预)算等。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文件中的图纸绘制,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机械制图统一制图的标准图例,电气设计图和图形符号、文字应按标准、规范绘制。套用通用图应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中注明采用哪一本图集名称和页次。重复使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也要详细地说明图纸出处。每一项工程的设计文件,可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其内容,但必须满足上述相应深度的要求。
三、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文件的编制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文件一般由图纸目录、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和材料表、概(预)算书组成。
(一)设计图纸目录
列出本工程图纸的名称、图别、图号、规格和数量。图纸的排列顺序先排列新绘制的图纸,后排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使用的工程设计图。
(二)设计说明主要编写的内容
1.工程概况:道路的起讫点、道路断面分布情况、路灯安装的位置、线缆敷设的方式,以及全线共装各种形式的路灯、总容量、变配电箱的数量等。
2.设计依据:说明本工程项目批准文件和依据、标准、规范、当地供电部门的技术规定、本工程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等。
3.设计范围: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达的工程项目有关资料,说明本专业的内容和分工,如为扩建、改建和新建工程时,应说明原有路灯设施与新改建路灯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提供的设计资料。
4.供电设计:说明供电电源和电压,电源位置、距离、专用线路或非专用线路、电缆或架空线,供电的可靠性程度,变压器容量,对供电安全所采取的措施等。
5.配电设计:说明本工程总照明负荷分配情况及计算结果,给出各分、回路设施的容量、计算电流、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等。采用何种接地保护系统,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导线的型号、规格的选择,线路的敷设方式等内容。

6.道路照明设计:应根据道路和场所的特点及照明要求,选择照明灯具的布置方式,确定道路快慢车道、人行道或广场等的路面平均亮度(或路面平均照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路面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功率密度和诱导性等指标。光源与照明器具的选择,如灯杆材质和高度、仰角、单悬挑、双悬挑、组合灯具及安装注意事项。
7.监控系统设计:说明信号装置的种类、设置的场所和控制方式,分散控制或集中控制、控制设备的选择和监控系统能达到的使用要求。
8.设计文件主要以图纸为主,设计说明是设计图的补充,凡图中已表示清楚的,设计说明中可不再重述。
(三)各设计项目对设计图纸的要求

1.变配电系统图:绘制成单线(或多线)系统图,在下方或近旁设标注栏,标明设备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母线、电压等级和电工仪表,标注栏应由上至下依次标注。一个工程中有2个以上供配电设备,一、二次回路和负荷分配图相同只画一个供配电系统图即可,如果一、二次回路线路相同,负荷不同即应将N个负荷分配图都绘制。道路照明工程一次回路系统示意图(图1)、二次回路系统示意图(图2)、负荷分配示意图(图3)。近几年来,照明电器新产品、新技术越来越多,文中插图所标电器名称、型号己有新产品替代,本文中所标注的电器名称、型号仅供参考。

Ⅳ 城市建筑照明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个极其复杂、丰富的自然综合体,有许多领域还没有为人们所认识,或认识得还不够深透,正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去探索。在此所讨论的自然环境,着重于与生物圈直接相关的自然环境,也就是直接与景观照明相关的自然环境。按照环境构成因子的性质及其与人的适应方式,自然环境可划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依)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的构成因子包括温度、气流、气压、声、光、放射线等。这些因子处于自然状态时,会给人以直接的刺激,人们会相应获得感觉,并做出行为反映。而在这些因子中,与景观照明设计的接触直接的就是“光”。光是一种语言,可表达照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一种隐性软件,控制着城市和建筑物的功能运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绎;光更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因此景观照明设计师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主动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把光融入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物增“光”添“彩”。 (贰)化学环境 化学环境的构成因子包括空气和各种气体、水、粉尘、化学物质等。空气对灯具的氧化、水对灯具的腐蚀、粉尘对光线的阻碍等都会对景观设计的最终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景观照明设计师在选择灯具时,都要求其防水、粉尘等级达到一定的标准,即通常所提到的IP防护等级。 (三)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作为生物的人类自然也包括在内。对于一栋建筑物需要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同时要考虑到当地动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及分布情况、现在及将来的发展变化规律。在对建筑物自身进行灯光设计的同时,也要对周边的花草、树木、休息设施等进行辅助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灯光景观整体。 (四)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它的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对景观照明设计亦有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环境因素 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个很综合很全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政治、文化、艺术、科学、宗教、美学等等。完美的人文环境一定是符合自然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完善。环境是文化积淀的反映,同时文化也在慢慢地影响环境。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固定的环境应该包括道路、建筑、游园、灯光、草坪等。但是当人融入其中时人景两旺,就有了流动性。人与环境的交流,可以带走环境的文化,同时环境对人的理念也会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的关系。 人文环境是影响照明设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照明设计师所做的设计,实际上是营造一种气氛,一种呼之欲出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能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从中感受到,并同时演绎出你的感受、影响你的心境。现代城市中太多道路、建筑物和景观照明,作为整体总是感觉到有些生硬,其实是因为照明过于强调技术性,忽视了文化状态,让人感觉到是在被动地接受东西。照明的着眼点应该是自然与和谐,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到道路、建筑和景观的布局、线条、颜色、比例、尺度、质感、光线、节奏和韵律,让观赏者主动去寻找、挖掘、体会、琢磨其中的品位。设计师的职责是营造舒适的环境灯光和氛围,把人们向美好的方面去引导,让人们主动去追求美好,给人们一个舒适轻松的心情。 人文环境不良的方面有光污染、视觉污染、颜色污染、心理污染等。从现有照明设置的灯光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依)被照区域和物体所用的灯光颜色、表面照度和被照区域和物体的功能、性质以及环境不协调,使人们感到不舒适; (贰)不分场合采用大面积投光的方式设置照明灯具,致使被照物没有层次和立体感,同时造成光污染,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三)高大建筑物使用了大量大功率投光灯,由于投射方向、投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大约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光线射向了天空,形成光柱,使城市上空受到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天文观测及飞机降落; (四)设置在园林、绿地、道路、雕塑以及景观周边的某些灯具对行人、车辆以及在该区域休息娱乐的游人产生干扰视线的眩光,不仅破坏了休息的环境且危害行车安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的规范化,相信它们一定会得到根治,同时,我们有责任向社会推广,影响环境状态,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三、建造或投资者因素 在城市照明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照明设计师将面对众多的业主,即市场经济决定了业主单位必须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对实施的照明设计工程采取不同的态度:具有营业性的照明业主,因为照明的实施可以带来商机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积极性较高,但存在互相比亮度、争高低的现象,盲目的增加照明设施。这样既增加了投资,又破坏了该区域的整体艺术效果。非营业性的照明业主,因照明的实施只有经济投入而没有效益的回报,所以积极性不高或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同样也影响了该区域的总体效果。同时,由于各个业主对照明灯光理解的深度及个人的思维、意识、爱好、审美观点的差异,形成了五颜六色的灯光效果,如政府性的办公楼居然采用绿色光照明,使人感到阴森恐怖,而不是政府大楼的严肃、庄严。其实,对于不同的照明对象应该选用不同的光色。颜色和人们的情绪有密切关系,如蓝色使人感到安宁和满足,黄色给人以辉煌和兴奋的感觉,红色使人中国于取胜、焕发青春,红绿交织让人感到强壮、可靠、坚毅,淡淡的蓝色可令人有安全感和自尊心,红、橙、黄等暖色可使人兴奋、气氛温馨等等;一般情况下照明光源应慎用绿、蓝、紫色等冷色,采用不当很容易使人感到阴森寒冷。 四、照明设备的技术水平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照明技术从光源、照明器具到照明工程设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光源较单一的白炽灯和直管荧光灯,发展到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紧凑型荧光灯、无极灯、LED灯等。 在照明设备中,灯具发展较为缓慢,在较长时间内,灯具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近贰0年来,随着新光源的快速发展,新的灯具也不断出现,这些新灯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依)随着新光源的需要,研制了配套的灯具,如高压钠灯灯具、金属卤化物灯灯具。 (贰)制造灯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有质的飞跃。如反射面运用优质高纯度铝板做表面镀膜灯先进的处理工艺,表面的反射率可高达吧吧%至9贰%;灯具的漫射罩运用棱镜镜形塑胶板、乳白色防静电丙烯酸树脂板等材料,透射比高,防尘和抗老化性能好。 (三)合理的灯具设计和先进的设计手段,针对使用场所的空间状态、环境条件和要求,确定灯具的配光类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反射面形状,达到了很高的灯具效率。 (四)经过权威的灯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照明了灯具的性能符合标准,得出一套符合实际的照明计算参数,包括配光曲线、利用系数表等,供照明工程设计使用。 5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光源,大都使用电感镇流器。电感镇流器工作稳定,质量较好,价格低廉,较受欢迎。但自身也存在很多缺点: (依)自身功率损耗大; (贰)容易产生噪音; (三)严重的频闪效应有损视力; (四)铜和硅钢片材料损耗大,重量大; (5)长期使用,有可能因温度升得过高而导致火灾; 在先进国家研制的高频电子镇流器推动下,经过依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电子镇流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它比电感镇流器有很多优点: (依)节能效果好,在光通量输出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电贰0%至贰5%; (贰)灯管在贰0至50kHz频率下工作,消除了频闪效应,发光稳定,对保护视力、降低视觉疲劳有益; (三)消除了噪声; (四)降低了电源电压偏移和波动对光通量的影响; (5)可以实现荧光灯的调光。 随着城市照明的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科技照明器材开始在城市照明工程上推广应用,如激光照明、电脑探照灯、高空灯球、光纤照明系统、发光二极管光带、无极荧光灯等,在城市照明工程领域得到应用,不仅收到了一般照明方法难以达到的照明效果,而且使城市照明的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照明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照明设计师在灯光设计时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加上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城市照明设计将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方案的可行性因素 每一项工程的设计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违背了这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走许多弯路或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对于照明灯光的设计也是如此,它是灯光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将灯光与原有构景元素的巧妙安排,包括理性观点和感性观点。方案的可行性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方、照明设计师构思与意图及现场环境三个方面。 照明灯光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受投资的影响很大,满足功能要求是最基本的。如何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夜晚的景观灯光更美,就要受到投资规模的影响,而且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投资在照明灯光的实际应用中显得更加重要。 照明设计师应全面了解照明对象的属性、功能、环境、视点、外形特征、风格等,特别是要了解照明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意图、所要表现的内容、照明设计的相关图纸等。对于不同属性的对象,照明设计师如何用光、用灯、用色,达到什么目的,表现什么效果,则差别极大。照明灯光环境的定位,即空间关系,在确定亮度标准时必须与环境协调,要亮得恰到好处,并非越亮越好,要克服相互攀比的心理,避免只强调本照明对象,而不顾及周围的光环境。 视点的定位,则是在分析有可能观看照明灯光的若干个视点(远、近、高、低、周边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设定出主要视点和最佳视点,并由此出发,构思照明灯光的总体效果和具体方案。许多城市的照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形态而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以极强的识别性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作为照明设计师,在塑造其灯光时,无论采取什么照明方法,都必须尊重和依据它的独特形态,不仅用灯光语言表述它的存在,而且在夜幕下同样在人们心中确立起它在白天享有的标志性地位:如果照明方法不当,扭曲了照明对象固有的形态,就会被评价为“败笔”。 同时,照明灯光要体现景观的风格,没有风格就谈不上个性,更谈不上品位。有的照明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有的则富有现代气息,有的表现为现代风范,有的则极具地方特色,而这些风格往往会在照明的形态和外表上通过多种设计手法充分表现出来;照明对象风格的不同,采取照明方法和手法也不尽相同。 现场环境包括照明对象背景的亮度、当地夜景照明的情况、当地人民对色彩的喜爱或偏好以及风俗习惯及电力供应情况等。 当然,影响城市照明设计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理念等等,只要在城市照明设计前尽可能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就会给城市照明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城市照明的理想效果

Ⅵ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相关术语

2.0.1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
2.0.2 快速路 express way
城市中距离长、交通量大、为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快速路的对向车行道之间设中间分车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2.0.3 主干路 major road
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2.0.4 次干路 collector road
与主干路结合组成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的道路。
2.0.5 支路 local road
次干路与居住区道路之间的连接道路。
2.0.6 居住区道路 residential road
居住区内的道路及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街巷。 2.0.7 常规照明 conventional road lighting
灯具安装在高度通常为 15m以下的灯杆上,按一定间距有规律地连续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两侧或中间分车带上进行照明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照明方式时,灯具的纵轴垂直于路轴,使灯具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射向道路的纵轴方向。
2.0.8 高杆照明 high mast lighting
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等于或大于20m的灯杆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
2.0.9 半高杆照明(也称中杆照明)semi—height lighting
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为 15~20m灯杆上进行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当按常规照明方式配置灯具时,属常规照明;按高杆照明方式配置灯具时,属高杆照明。
2.0.10 截光型灯具 cut-off luminaire
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与灯具向下垂直轴夹角在 0°~65°之间,90°角和8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允许值分别为 10cd/1000lm 和 30cd/1000lm 的灯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在 9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 1000cd。
2.0.11 半截光型灯具 semi-cut-off luminaire
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与灯具向下垂直轴夹角在 0°~75°之间,90°角和8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允许值分别为 50cd/1000lm 和 100cd/1000lm 的灯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在 9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1000cd。
2.0.12 非截光型灯具 non-cut-off luminaire
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不受限制,9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1000cd 的灯具。
2.0.13 泛光灯 floodlight
光束扩散角(光强为峰值光强的 1/10 的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 10°、作泛光照明用的投光器。通常可转动并指向任意方向。 2.0.14 灯具效率 luminaire efficiency
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2.0.15 维护系数 maintenance factor
照明装置使用一定时期之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安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2.0.16 灯具的安装高度 luminaire mounting height
灯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离。2.0.17 灯具的安装间距 luminaire mounting spacing
沿道路的中心线测得的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距离。
2.0.18 悬挑长度 overhang
灯具的光中心至邻近一侧缘石的水平距离,即灯具伸出或缩进缘石的水平距离。
2.0.19 灯臂长度 bracket projection
从灯杆的垂直中心线至灯臂插入灯具那一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0.20 路面有效宽度 effective road width
用于道路照明设计的路面理论宽度, 它与道路的实际宽度、 灯具的悬挑长度和灯具的布置方式等有关。当灯具采用单侧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一个悬挑长度。当灯具采用双侧(包括交错和相对)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两个悬挑长度。当灯具在双幅路中间分车带上采用中心对称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就是道路实际宽度。
2.0.21 诱导性 guidance
沿着道路恰当地安装灯杆、灯具,可以给驾驶员提供有关道路前方走向、线型、坡度等视觉信息,称其为照明设施的诱导性。
2.0.22 路面平均亮度 average road surface luminance
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 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亮度的平均值。
2.0.23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 overal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路面上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比值。 2.0.24 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 longitudina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同一条车道中心线上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
2.0.25 路面平均照度 average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按照 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
2.0.26 路面照度总均匀度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路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
2.0.27 路面维持平均亮度(照度)maintained average lumi-nance(illuminance) of road surface
即路面平均亮度(照度)维持值。它是在计入光源计划更换时光通量的衰减以及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即维护系数)后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平均亮度(照度)值。
2.0.28 灯具的上射光通比 upward light ratio
灯具安装就位时,其发出的位于水平方向及以上的光通量占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的百分比。
2.0.29 眩光 glare
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者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或细部的能力的视觉现象。
2.0.30 失能眩光 disability glare
降低视觉对象的可见度,但不一定产生不舒适感觉的眩光。
2.0.31 阈值增量 threshold increment
失能眩光的度量。表示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
2.0.32 环境比 surround ratio
车行道外边5m宽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5m宽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
2.0.33 交会区 conflict areas
是指道路的出入口、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区域。在这种区域,机动车之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车辆与固定物体之间的碰撞有增加的可能。
2.0.34 (道路)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 power density(of road surface)
单位路面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含镇流器功耗) 。
2.0.35 远动终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由主站监控的子站,按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

Ⅶ 浅谈:影响城市照明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一、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个极其复杂、丰富的自然综合体,有许多领域还没有为人们所认识,或认识得还不够深透,正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去探索。在此所讨论的自然环境,着重于与生物圈直接相关的自然环境,也就是直接与景观照明相关的自然环境。按照环境构成因子的性质及其与人的适应方式,自然环境可划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1)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的构成因子包括温度、气流、气压、声、光、放射线等。这些因子处于自然状态时,会给人以直接的刺激,人们会相应获得感觉,并做出行为反映。而在这些因子中,与景观照明设计的接触直接的就是“光”。光是一种语言,可表达照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一种隐性软件,控制着城市和建筑物的功能运作及形象和色彩的演绎;光更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因此景观照明设计师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主动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把光融入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物增“光”添“彩”。
(2)化学环境
化学环境的构成因子包括空气和各种气体、水、粉尘、化学物质等。空气对灯具的氧化、水对灯具的腐蚀、粉尘对光线的阻碍等都会对景观设计的最终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景观照明设计师在选择灯具时,都要求其防水、粉尘等级达到一定的标准,即通常所提到的IP防护等级。
(3)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作为生物的人类自然也包括在内。对于一栋建筑物需要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同时要考虑到当地动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及分布情况、现在及将来的发展变化规律。在对建筑物自身进行灯光设计的同时,也要对周边的花草、树木、休息设施等进行辅助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灯光景观整体。
(4)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它的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对景观照明设计亦有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环境因素
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个很综合很全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政治、文化、艺术、科学、宗教、美学等等。完美的人文环境一定是符合自然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完善。环境是文化积淀的反映,同时文化也在慢慢地影响环境。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固定的环境应该包括道路、建筑、游园、灯光、草坪等。但是当人融入其中时人景两旺,就有了流动性。人与环境的交流,可以带走环境的文化,同时环境对人的理念也会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的关系。
人文环境是影响照明设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照明设计师所做的设计,实际上是营造一种气氛,一种呼之欲出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能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从中感受到,并同时演绎出你的感受、影响你的心境。现代城市中太多道路、建筑物和景观照明,作为整体总是感觉到有些生硬,其实是因为照明过于强调技术性,忽视了文化状态,让人感觉到是在被动地接受东西。照明的着眼点应该是自然与和谐,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到道路、建筑和景观的布局、线条、颜色、比例、尺度、质感、光线、节奏和韵律,让观赏者主动去寻找、挖掘、体会、琢磨其中的品位。设计师的职责是营造舒适的环境灯光和氛围,把人们向美好的方面去引导,让人们主动去追求美好,给人们一个舒适轻松的心情。
人文环境不良的方面有光污染、视觉污染、颜色污染、心理污染等。从现有照明设置的灯光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1)被照区域和物体所用的灯光颜色、表面照度和被照区域和物体的功能、性质以及环境不协调,使人们感到不舒适;
(2)不分场合采用大面积投光的方式设置照明灯具,致使被照物没有层次和立体感,同时造成光污染,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3)高大建筑物使用了大量大功率投光灯,由于投射方向、投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大约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光线射向了天空,形成光柱,使城市上空受到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天文观测及飞机降落;
(4)设置在园林、绿地、道路、雕塑以及景观周边的某些灯具对行人、车辆以及在该区域休息娱乐的游人产生干扰视线的眩光,不仅破坏了休息的环境且危害行车安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的规范化,相信它们一定会得到根治,同时,我们有责任向社会推广,影响环境状态,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三、建造或投资者因素
在城市照明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照明设计师将面对众多的业主,即市场经济决定了业主单位必须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对实施的照明设计工程采取不同的态度:具有营业性的照明业主,因为照明的实施可以带来商机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积极性较高,但存在互相比亮度、争高低的现象,盲目的增加照明设施。这样既增加了投资,又破坏了该区域的整体艺术效果。非营业性的照明业主,因照明的实施只有经济投入而没有效益的回报,所以积极性不高或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同样也影响了该区域的总体效果。同时,由于各个业主对照明灯光理解的深度及个人的思维、意识、爱好、审美观点的差异,形成了五颜六色的灯光效果,如政府性的办公楼居然采用绿色光照明,使人感到阴森恐怖,而不是政府大楼的严肃、庄严。其实,对于不同的照明对象应该选用不同的光色。颜色和人们的情绪有密切关系,如蓝色使人感到安宁和满足,黄色给人以辉煌和兴奋的感觉,红色使人急于取胜、焕发青春,红绿交织让人感到强壮、可靠、坚毅,淡淡的蓝色可令人有安全感和自尊心,红、橙、黄等暖色可使人兴奋、气氛温馨等等;一般情况下照明光源应慎用绿、蓝、紫色等冷色,采用不当很容易使人感到阴森寒冷。
四、照明设备的技术水平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照明技术从光源、照明器具到照明工程设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光源较单一的白炽灯和直管荧光灯,发展到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紧凑型荧光灯、无极灯、LED灯等。
在照明设备中,灯具发展较为缓慢,在较长时间内,灯具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近20年来,随着新光源的快速发展,新的灯具也不断出现,这些新灯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随着新光源的需要,研制了配套的灯具,如高压钠灯灯具、金属卤化物灯灯具。
(2)制造灯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有质的飞跃。如反射面运用优质高纯度铝板做表面镀膜灯先进的处理工艺,表面的反射率可高达88%至92%;灯具的漫射罩运用棱镜镜形塑胶板、乳白色防静电丙烯酸树脂板等材料,透射比高,防尘和抗老化性能好。
(3)合理的灯具设计和先进的设计手段,针对使用场所的空间状态、环境条件和要求,确定灯具的配光类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反射面形状,达到了很高的灯具效率。
(4)经过权威的灯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照明了灯具的性能符合标准,得出一套符合实际的照明计算参数,包括配光曲线、利用系数表等,供照明工程设计使用。
5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光源,大都使用电感镇流器。电感镇流器工作稳定,质量较好,价格低廉,较受欢迎。但自身也存在很多缺点:
(1)自身功率损耗大;
(2)容易产生噪音;
(3)严重的频闪效应有损视力;
(4)铜和硅钢片材料损耗大,重量大;
(5)长期使用,有可能因温度升得过高而导致火灾;
在先进国家研制的高频电子镇流器推动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电子镇流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它比电感镇流器有很多优点:
(1)节能效果好,在光通量输出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电20%至25%;
(2)灯管在20至50kHz频率下工作,消除了频闪效应,发光稳定,对保护视力、降低视觉疲劳有益;
(3)消除了噪声;
(4)降低了电源电压偏移和波动对光通量的影响;
(5)可以实现荧光灯的调光。
随着城市照明的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科技照明器材开始在城市照明工程上推广应用,如激光照明、电脑探照灯、高空灯球、光纤照明系统、发光二极管光带、无极荧光灯等,在城市照明工程领域得到应用,不仅收到了一般照明方法难以达到的照明效果,而且使城市照明的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照明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照明设计师在灯光设计时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加上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城市照明设计将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方案的可行性因素
每一项工程的设计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违背了这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走许多弯路或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对于照明灯光的设计也是如此,它是灯光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将灯光与原有构景元素的巧妙安排,包括理性观点和感性观点。方案的可行性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方、照明设计师构思与意图及现场环境三个方面。
照明灯光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受投资的影响很大,满足功能要求是最基本的。如何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夜晚的景观灯光更美,就要受到投资规模的影响,而且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投资在照明灯光的实际应用中显得更加重要。
照明设计师应全面了解照明对象的属性、功能、环境、视点、外形特征、风格等,特别是要了解照明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意图、所要表现的内容、照明设计的相关图纸等。对于不同属性的对象,照明设计师如何用光、用灯、用色,达到什么目的,表现什么效果,则差别极大。照明灯光环境的定位,即空间关系,在确定亮度标准时必须与环境协调,要亮得恰到好处,并非越亮越好,要克服相互攀比的心理,避免只强调本照明对象,而不顾及周围的光环境。
视点的定位,则是在分析有可能观看照明灯光的若干个视点(远、近、高、低、周边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设定出主要视点和最佳视点,并由此出发,构思照明灯光的总体效果和具体方案。许多城市的照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形态而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以极强的识别性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作为照明设计师,在塑造其灯光时,无论采取什么照明方法,都必须尊重和依据它的独特形态,不仅用灯光语言表述它的存在,而且在夜幕下同样在人们心中确立起它在白天享有的标志性地位:如果照明方法不当,扭曲了照明对象固有的形态,就会被评价为“败笔”。
同时,照明灯光要体现景观的风格,没有风格就谈不上个性,更谈不上品位。有的照明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有的则富有现代气息,有的表现为现代风范,有的则极具地方特色,而这些风格往往会在照明的形态和外表上通过多种设计手法充分表现出来;照明对象风格的不同,采取照明方法和手法也不尽相同。
现场环境包括照明对象背景的亮度、当地夜景照明的情况、当地人民对色彩的喜爱或偏好以及风俗习惯及电力供应情况等。
当然,影响城市照明设计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理念等等,只要在城市照明设计前尽可能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就会给城市照明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城市照明的理想效果。

Ⅷ 什么是环境比

环境比:车行道外边5m宽的带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5m宽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

Ⅸ 照明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照明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环境设计质量和设计构想最终实施的重要手段。版室内权环境的质量也与采光、照明的形式具有直接的关系。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均涉及到光对环境的影响,而照明设计则是室内空间设计及室外景观设计(城市夜景)效果最直接的因素。并影响到色彩、造型、空间效果能否实现。因此,环境照明设计的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