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金照明 » 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歌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歌

发布时间: 2021-02-19 00:37:35

1. 我以丹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应该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内,你却无动于衷,容毫不领情。

常常表示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这是一句诗,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全诗文是: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凋落的花愿意和流水一起去漂泊,而流水对落花却并不留恋。

(1)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歌扩展阅读:

一、《封神演义》中也有提到此诗句。第十九回——且说妲己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二、《初刻拍案惊奇》中也有提到此诗句。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三、《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此中也有提到这诗句。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网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2. 我以真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出自哪里!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全文: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2)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歌扩展阅读

其他引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故事背景:

在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馀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

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

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

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3.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全诗是什么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4.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最早出自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专——“这妮属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意思是:
我以真心待世人,世人却虚伪的待我。
直白地说意思是,你喜欢明月但明月不解风情,就是本来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没有照我却照满沟渠。喻自己很喜欢/很想做的事没有得/做到,更无奈的是自己喜欢/想做到的人/事物却做的更不好。
还可以解释为:为什么我心属明月,而明月却偏偏照着臭水沟、下水道。也就是说为什么我看上的姑娘(或小伙),怎么偏偏看上了其貌不扬的臭小子(丑丫头)!当然,这是将月亮比作心上人说,或者也能把月亮比作心上的事物,而事物发展并不如意,照了沟渠,妄自辜负了自己的心意。
也可意为“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

5. 我本将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下一句是什么

一、“我本将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下一句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意思:我一片真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谁知明月它不理我,反而照在沟渠上。这是一种比拟的手法,实际上指一个人的真心遭人冷落。
二、出自:
1、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详解:
第15106页,最后一行,“曼殊和尚诗,余向嫌其妖冶。然佳处自不可没,七绝佳句,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清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皆风神绝世”。咏馨按:此一段句读多误,应为“曼殊和尚诗,余向嫌其妖冶。然佳处自不可没,七绝佳句,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清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皆风神绝世”。

注:曼殊和尚——苏曼殊也,(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代表作有《断鸿零雁记》及《碎簪记》。翻译过拜伦、雨果等人作品。曾三次出家。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2、出自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3、出自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是哪首歌的歌词

女声的没找到,只知道花儿乐队唱过一首歌,有类似的歌词
歌名《寂寞回啊寂寞》
歌词:
曲终人散黄答昏后
欢乐渐变成伤口
别人都奔向温柔
谁还陪我说笑愁

忘了从什么时候
想爱的心不再有
本该习惯这般忧
可是寂寞啊寂寞又

拉着它的手
像左手拉右手
我本将心照明月
奈何它照渠沟

拉着它的手
像左手拉右手
孤单伴我睡梦中
谁在那里为我停留

7. 我本将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可是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内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

出自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回

原文选段: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释义:这个小女孩真是很没有礼数,竟然用言语来顶撞我,我的言语却不中听了。孩子,你完全听从自己丈夫的话,却处处违背我这个老父亲的叮嘱,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可是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7)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歌扩展阅读

一、其他文章的一些引用:

1、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白话释义:那个女子并没有和杜郎有过约定,只是被他的一面之词给哄骗了,这是她命该如此啊!只听他的嘴上几句话就当真了,说是经过这次的决定,就可以和杜郎相会了,算是了了夙愿。正所谓: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2、琼瑶《新月格格》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二、作者简介

高明(约1305~约1371),即高则诚,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曾任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8.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全诗是什么

《琵琶记》

元代.高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译文:

入朝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

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如果不经住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不会有扑鼻的香气。

寒窗苦读了十年,没有人知道你的辛苦,等到你考中状元,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崇拜你。

本来把心全部奉献给了明月,可是明月并不在意,却独独照耀那没有直觉的沟渠。

(8)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歌扩展阅读:

“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或胸中悲愤,而无所出,唯坐见民生凋敝,山河败坏,心中苦闷思想感情。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

《琵琶行》中的赵五娘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虽然她身背琵琶,上京寻到了丈夫,最终结果却是和别人共侍一夫的结局,这对赵五娘显然是不公平的,即使牛小姐长的美若天仙、知书达理但比起赵五娘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9. 有一首歌,歌词里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啊

花儿乐队的寂寞啊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