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金照明 » 四五十年代用什么照明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四五十年代用什么照明

发布时间: 2021-02-27 09:36:36

❶ 六十年来照明灯变迁的资料100字

解放前,我童年时期,多数农家点的是豆油灯。豆油灯是用陶瓷制成。白天放在柜上是装饰品,晚上放在炕桌上,大人在灯旁做针线活,小孩在灯旁看书。
冬天天不亮,小伙伴拿着小油灯上早学。至今我还记得小伙伴背诵的一首歌谣:“鸡叫两遍天未晓,手擎油灯上学校。熟读诗句数十遍,老师夸俺学习好。”
后来有了煤油灯,底座上安一个瓶子,瓶口扣一个铁制圆盖,当中嵌着细铁管,管内有一根灯芯,煤油渗润上来。再后来有了罩子灯。我在1953年参加工作,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办公室仍使用罩子灯照明办公。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汽车很少,长途运输主要靠胶轮大车,晚上走夜路,用的是防风的保险灯。有的富裕户人家也有保险灯,用于供夜间收拾草园、院落等。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学校上晚自习有的用上汽灯。农村剧团晚上演剧,一般在台子上挂着二、三盏汽灯。我记忆最深的是1949年秋,北海中学的师生排着队到黄城西阁外南关道,欢迎许世友将军指挥的解放长山岛人民子弟兵。道两边排满各界欢迎的人群,每个单位都有一盏汽灯挂在三根杆子扎的架子上。在明亮的汽灯下,可以看到威武的炮兵站在炮车上,向欢迎的市民致敬。炮车后面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步兵。这天晚上不是节日胜似节日,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黄县建立发电厂。改革开放后,城乡百姓逐渐用上了电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成为现实。

❷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百姓都用什么照明

百姓当然是油灯了在《儒林外史》有记载,蜡烛有钱人才用的起。

❸ 电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照明

油灯光 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❹ 18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先后出现了什么照明工具

煤油灯, 马灯,手电筒,电灯。

❺ 古代没有电灯,那古代人是用什么照明的

都是用蜡烛照明,红楼梦里还描写了下雨天户外照明的工具,外面是明瓦里面放上一节蜡烛,有玻璃的时候就是外面是玻璃里面放上一节蜡烛,就可以在雨天照明不怕被水淋湿了。

❻ 20世纪50年代用什么灯来照明,是煤油灯么

我国20世纪50年代,煤油灯也只是少数人用得起的东西,因为那要花钱买,而钱是中国人一回向最缺的玩意儿,答所以只能自己想办法。农作物有些可以炼做油料的,油菜(大多数人用的是这个炼的油点灯,因为他产量高且最便宜)-黄豆(豆油)-花生(花生油)-芝麻(芝麻油或香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或香油较贵大多数人都舍不得用,所以只能用油菜做灯油。我小时候用过,点一小会儿鼻孔里面就跟烟囱一样。

❼ 五,六十年代用什么灯灯

五,六十年代基本使用煤油灯 到七十年代使用洋烛跟少量灯泡(发电量严重不足加上贫穷落后)现在是发达地区基本上使用节能日光灯少数不发达地区仍然使用较多灯泡

❽ 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前这三四年中老百姓家里一般用什么照明啊

大城市街道有路灯,资本家家庭及其社交场所用灯比较豪华;城内老百姓用度数很低的电灯,或者用煤油灯;地主一般用煤油等,比较节俭的和一般贫农用“灯火如豆”的油灯。

❾ 古代的人是用什么照明的

1.远古的照明是从火开始的,北京猿人洞中,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五十万版年前还没权有灯,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当时,火不单是为了照明,还可用来烤熟食物、取暖等。
2.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出了“炬”、“燎”、“烛”。汉代时称作“镫”后简为“灯”。灯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古代最著名的灯是宫灯。
3.夜明珠。不过这是身份象征了,照明有点奢侈,就算古代皇家也是少有收藏,古代也少有皇室使用。
4.萤火虫。囊萤映雪中就有它一个故事,以前穷人家照明有时就捉萤火虫用薄布蒙上去,可以用一个晚上,不过萤火虫都死了就是了。
5.其他能照明还有古代特制的烟花(但好象主要是庆祝功用)、打铁火(称打礼花,也是节庆才用,很危险)、丹药(通过服用一些偏方丹药,一定时间后,晚上夜视能力加强,甚至发光,这在某些盗墓小说里写到,不知是否确实)。

❿ 古代用什么照明

蜡烛。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10)四五十年代用什么照明扩展阅读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

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

蜡烛的普及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有说法认为当时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赏赐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以蜡烛,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

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时也记载了在晋州上贡时的贡品当中有蜡烛,另外唐朝的官员还专门设置一个官员来管宫廷蜡烛。宋朝记载有当时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蜡烛。

蜡烛作为外贸、对外交换的一种东西,说明虽然当时用的比较普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到了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较多了,但是一般的灯具,像油灯、火把依然不能和蜡烛同日而语。